秋葉大叔講到自己當初讀硬書的經歷,著實驚異了一番。試想一篇碩士論文,完全靠自己從成百上千本專業書籍里和浩瀚的論文里搜集資料,這種艱辛與磨練,在當時是痛苦,但回頭來看確實是巨大的財富。對比一下,我們很多人也許都會自慚形穢,總認為自己努力了,理所當然應該成功或者獲得一些成績,其實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 ? ? ? 今天的分享不同于平時我們所看到的公眾號或者某個名人學者或者某些有名著作的教導,大叔告訴我們一個很直接卻被我們忽視的“真理”:讀書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讀書要有自己的規劃而不是人云亦云;讀書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想要達到的能力地圖,進行知識框架的搭建進而開始主題閱讀,再通過輸出分享提升自己。這是一套完整的較為科學的流程,可惜我們被浮躁的社會、迷亂的人心、不安的心靈蒙蔽了太久。聯想到最近自己的狀態,我正好處于安逸與進步的分界點。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在這個新單位付出了太多,做銷售工作歷來是辛苦的。在第一家工作單位三年多沒有取得的成績,今年在這個新平臺就獲得了銷售崗位的至高榮譽,但我很明白,這些榮譽是會隨時灰飛煙散,并且我自己并沒有真正達到銷售的最高境界,或許我們的工作內容和方式并沒有太多強調個人單兵作戰的能力,更多靠的是公司政策和團隊努力。對于成長的焦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深一些。或許我也可以選擇安逸,瀟灑地度過第二年,但內心深處我不想重復以往。但是想進步卻無所方向。總是會不自主看身邊的朋友,下意識與其他人比最近誰做的有意義的事情更多。其實現在來看,這些都不是重要的,就像大叔說,別人問他應該看什么書的問題,他總是不想回答一樣,我也走入了一個怪圈:不清楚自己的方向,沒有規劃,只是單純想進步,想而已。對于我來說,今天最大的收獲就是這一點,工作和生活都像是讀書這個過程,其他人無法真正給我們定方向和指導,唯有我們自己才有可能確定方向。這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梳理一下,我們需要獲得什么能力,獲得什么樣的生活狀態,想獲得這種狀態我們又應該具備哪些相應的能力和素質?在這些方向上再去如何充實支持實現這些能力和素質?這種方法又是通用的,看書的問題解決了,生活中的類似煩惱也就會迎刃而解。方法有了,接下來就是去行動了。從這里開始,開始變化,先獲取能力地圖從而有規劃和方向,再搭框架充知識,再輔助以行動和毅力,我相信我會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