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石頭來讀書之王陽明心學(十四)

《王陽明心學》(14)

陽明心學與量子力學

part3? 巖中花樹:王陽明的整體論世界觀

? ? ? 先生游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

? ? ?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 ? ? ? ? ? ? ? ? ? ——《傳習錄》卷下

? ? ? 在王陽明看來,一朵花在山中寂寞開無主,沒有被任何人觀察到之前,它處于一種“潛隱”即“寂”的狀態,直到有人來看它,它的形狀和顏色才會“一時明白起來”,也就是瞬間從“疊加態”變成了“現實態”。

? ? ? 在任何一個量子物理學家或者承認量子力學的科學家看來,在看到這個故事時都不會覺得王陽明荒謬。當代著名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說過:“人們對世界的常識性看法,即把客體看作與我們觀察無關的‘在那里’確實存在的東西,這種看法在量子論面前完全站不住腳了。”另一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黑洞術語的發明者)也說過:“實在的確切性質,要等到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參與之后才能確定。” 我們不能說王陽明在五百多年前就已經弄懂了量子力學,但是由此可以看出,王陽明希望建立的意義世界,其實并非唯心也不是唯物,而是一個心物統一的整體的世界。

? ? ? 事實上,當代前沿科學也一直在構建一種“整體論”的世界觀。王陽明說“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并不是否定規律、法則和萬事萬物的存在,而只是想表明——任何規律法則和事物,都不可能脫離人的認識能力而存在;同樣,人的意識也不能脫離這些東西而存在。可見在王陽明這里,主體與客體,內心與外物,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而且,恰恰是由于人的自由意識和創造意識的介入,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才能被賦予整體性的意義,從而獲得存在的價值。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