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可以寫的東西實在太多……選擇困難癥又犯了。
算了,就寫寫眼前花吧! ?^_^
昨天出街路上,看到一個阿伯從馬路對面走來,一路看著旁邊的勒杜鵑,看著看著突然停下,我想他可能要拍照吧。阿伯從上衣左胸前口袋里拿出手機,對著勒杜鵑擺弄著。一直到我走過那段路,回頭看時,阿伯還在認真地拍著,過往的車輛只能繞道而行。
他應該是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觀察吧?
即使是習慣了兩廣海南四季繁花似錦的人,第一次細細打量勒杜鵑時,都會被那頂端的三片葉子驚訝到。每一簇枝條的頂端有朵紫紅紫紅的花包裹著淡黃色的米粒大的花蕊,咦?怎么有些花蕊像指甲蓋大?哦!米粒大的花蕊才是真正的花!那紫紅色的花朵原來是化作花萼(托住花朵的部分,一般是綠色)的葉子,紅紅的像花瓣一樣罷了!
勒杜鵑……也不知道為什么它的葉子要扮作花瓣呢?且不論是否喧賓奪主,被頑童誤認為是花朵摘下豈不是自找的?我剛來廣州時就想過這個問題。
我百度過,沒有答案,此后也沒有細想。一直到前年春節去到三亞,在一個叫藤海的小漁村里,又再次想起這個問題。
那時我在三亞后海的閱海客棧做義工,二月份的三亞白天又曬又干,到了晚上卻極其潮濕,被套床單下午干干的,過了一夜就會潮潮的。所有植物在這里生長的都極其茂盛。比如客棧屋頂上的勒杜鵑,它們從屋頂一直拖到了地上,垂在你眼前,宛若天然垂簾,風一吹,便搖曳生姿,心里定在俏皮地喧嚷:看我吖!看我吖!
真是神奇的植物呢!可是,為什么它的花萼是紅色的葉子呢?越想著就越看得出神。
看著看著,我突然對勒杜鵑的花語產生了好奇,強大的百度告訴我,一種是“沒有真愛是一種悲傷”,這花語怎么來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正巧有個客人過來指著勒杜鵑問我們這是什么花?熱情的老板答道:三角梅!
三角梅?原來在海南叫三角梅!
其實比起“勒杜鵑”,“三角梅”這個名字更恰如其分。里面米色的小花朵,可不是像小小的五瓣梅花?那小小的守護神三片紅葉可不是尖尖角兒?但是,三角梅又會讓人聯想到“三角關系”這類詞,所以沒有真愛之意吧?
住客開始和老板聊起來:“紅色的葉子啊!真漂亮!這里要經常澆水嗎?”紅色的葉子!之前困擾我的疑問又來了。
“我們就早上澆點水。白天雖然熱,但晚上濕度大”老板也熱心地回她,“這花葉子可多啦,白天葉子遮陰,晚上葉子還得蒸發水分呢!”
“哈哈,恨不得花瓣都來做葉子了!”住客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是啊!我突然開始新的思考??,之前看過的解釋一直都是,葉子萼化變成花瓣狀的花萼,但是既然是花萼,就不應該是襯托花啊!怎么還能和葉子一樣大甚至覆蓋過花呢?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對葉子的需求大,枝條前端的葉子一直沒有進化成花萼,是為了保留了葉子的蒸騰作用呢?所以葉子進化到一半,就沒有繼續了呢?
同時,又因為花朵很小,不艷麗,吸引不了愛美麗的蝴蝶蜜蜂,所以沒有繼續進化成花萼的“葉萼”轉而進化出艷麗的顏色,吸引昆蟲“臨幸”……
越想越覺得三角梅前端的三片葉子太厲害了!這就是花中保濟丸,人中萬金油吧!
雖然我一直沒法證實葉子變紅萼化的原因,但總算給自己找到了一種說法。
“沒有真愛是一種悲傷”,我想這個花語雖然屬于三角梅,但我們人都不知道自己愛的到底是那火紅的“花朵”還是紅色的“葉子”,又怎能將“沒有真愛”強加給她呢?
“刮臺風的時候不會刮沒嗎?”住客問。
“不會!扎根很深的!怎么會刮沒?最多就刮掉些葉子咯!”老板還在聊著什么,我已經記不清。我早上見阿姨澆花時問過她,給花澆那么點點水不怕干嗎?阿姨說,這里經常下雨的,土里自帶的水分多。如果還澆太多水,植物扎根就不深,澆少一點,才扎得深!
它還有一種花語是“熱情、堅韌不拔、頑強奮進”,我想這個花語屬于扎根深處,懂得生長,即便沒有碩大的花瓣也努力“驚艷”,懂得“綻放”的勒杜鵑!
拿出手機給眼前的勒杜鵑拍照的阿伯,也有一樣的疑問吧?不知道,他會不會有自己的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