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日拱一卒,積硅步,精進未來的自己。
不是標題黨,這是吳曉波老師在《激蕩十年,水大魚大》中對吉利汽車的老總李書福先生的有趣比喻。
2008年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美國汽車產業遭遇史上最慘重的挫敗,底特律的三大汽車公司裁員14萬人,愁云滿城。
2009年6月,美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而福特與通用一樣陷入泥潭。沃爾沃虧損額為14.6億美元,公司高層被迫做出賣掉它的決策。
草根出身的李書福,雄心勃勃的要收購有著83年歷史的瑞典最大的轎車公司沃爾沃,在外界看來就好比是一個農村青年瘋狂追求一個落難的國際電影明星,顯得那樣的不靠譜。
1927年成立的瑞典汽車公司是瑞典人最引以為傲的汽車公司,其背后的沃爾沃集團(AB Volvo)在歐洲更是廣為人知,是世界領先的卡車、客車、建筑設備、船舶和工業發動機制造商。
在歷史上,沃爾沃曾與ABB在市場上分庭抗禮。以銷量計算,20世紀五六十年代,奔馳、寶馬和奧迪公司的發展均落后于沃爾沃汽車公司。20世紀80年代,沃爾沃仍與奔馳、寶馬并駕齊驅,并略勝于寶馬公司。
而2009年的李書福,他的吉利汽車年銷量20萬輛,銷售額不到百億,在國內汽車廠家中排名第十。而沃爾沃在跌到谷底的時候仍保持了35.9萬輛的銷量,147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吉利與沃爾沃好比曾志偉與姚明站一起的萌態身高差。
可是,一身豪膽的李先生真的把笑話書寫成了神話,為世界汽車史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說他“扮豬吃老虎”可以嗎?
霧滿攔江老師的書中講到過“汽車瘋子”李書福。霧老師講故事總是能講成漫畫一樣。
話說有一個熊孩子,不喜歡讀書,喜歡拆東西,把家里的自行車每天拆開來,再裝回去。后來,家里買了輛摩托,他又趁父母不在家,也給拆了,結果被老爹打了個半死。
好了傷疤忘了疼,過段時間,手又癢起來,又給摩托拆了,又被揍了,在反反復復的拆裝中練就了手藝,開始組裝起摩托車來賣。
后來的后來,這個組裝摩托車的熊孩子野心大了,要造汽車,他說“造汽車很難嗎?不就是把兩輛摩托車焊在一起罷了”。于是,他就焊起了汽車,焊出了吉利品牌。
一個農村青年真的把一個落難的國際明星“沃爾沃”娶了回來,用了18億美元,這個新娘表面還算風光,擁有24億美元財面資產,實則負債35億美元。
而今,收購沃爾沃已過7年,有人問李書福:沃爾沃目前的發展是否超出了你的預期?
他的回答令人意外:沒有,在我的預期之內。
這一出收購大戲,當然不能僅僅用蛇吞象的壯舉就能詮釋,其背后是一個企業家的深謀遠慮,是一個企業領袖的全球視野的戰略布局。
人有一種本領,就是能把心中所想的事情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現實,前提是你得敢想,你得強烈的想要,然后去披荊斬棘,去義無反顧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