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終南山①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②。
綠竹入幽徑,青蘿③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④。
長歌吟松風⑤,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⑥。
注釋
①終南山:與下文中的“碧山”一起,同指秦嶺,在今西安市南,唐朝時有很多名士都隱居于此山中。
②荊扉:柴門。
③青蘿:指攀附在樹枝上并且垂下來的藤蔓。
④揮:舉杯。
⑤松風:古樂府琴曲,此處也有歌聲隨風入松林的意思。
⑥忘機:忘記世俗得失,不求富貴虛名。
名家點評
此詩首述下山之景,次寫田家之幽,既得息足之所,則相與樂飲酣歌,忘夜之久。遺世之情,且與山人巨化矣。(唐汝詢)
末二句承上文“置酒”和“長歌”,結出樂而忘機的意思來。又,詩中有“相攜”字,后來用“共揮”,用“我”,用“君”,用“共忘”,足見作者和斛斯山人兩人相契的深了。(喻守真)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是詩人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寫的是詩人月夜拜訪終南山上一名姓斛斯的隱士。全詩描繪了蒼茫暮色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贊慕之情。
詩歌前四句措辭平實質樸,情感卻真摯深厚。尤其是“蒼蒼橫翠微”五字,傳神地描繪出了曲徑蜿蜒、草木幽深、山色迷蒙的林間晚景。
詩人漫步山徑,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攜及田家”。“相攜”二字顯示出了密切情意。“童稚開荊扉”,看到有客來,連孩子都跑出來迎接了,足見斛斯家的好客。“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通過對山林環境作細致刻畫,表現出了田家庭院的恬靜。“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詩人和斛斯山人暢談言歡,行路的困倦勞累被一掃而光。“揮”字展現了李白暢懷豪飲的神采。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酒醉酣暢之際,詩人不禁放聲長歌,直到夜色闌珊,天空中的星星漸漸疏落。最后,從美酒共揮,寫到“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表露了詩人與斛斯山人心有靈犀、樂而忘憂、淡泊名利的灑脫情懷。
此詩受到了陶淵明、孟浩然田園詩的影響,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神思飛動,寄情幽深,于淡泊平實之中可見詩人狂傲不羈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