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點,最佳工作時間,分析數據、討論方案、跟進項目進度,每個事情都按部就班。舒爽~
電話響起,劇情中該出現的打擾者來襲:
“喂!你們的那個叫什么軒的經理什么時候到,那天他給我的郵件我找不到了,前天說的材料是今天到嗎?”
高效的工作氛圍瞬間被他這把利劍斬破,轉換成搞笑的色調,我忍著笑意問他:“你好,抱歉,可以先告訴我:你是哪位?你想找誰?要做什么事嗎?”
還有這樣的場景,你一定碰到過:
這個流程我已經給他們講過很多遍了,還是有人不會。
精心準備的ppt,匯報時,老板興致了了,匯報后,老板一句“再去優化”。前面的事情好像都白準備了,優化?優化什么?
和代理商溝通活動細節,你說的是ABC,他執行出來是cba。
只要溝通,不論對內還是對外,說話不在點子上,總是不討喜的,輕者影響進度,重者職業生涯宣布無望。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職場如果是一門考試的話,現在已經被經驗洗禮了N多遍,升職加薪的人,說話、做事方式有相同的痕跡可尋。
>>>>請示工作說方案
歐陽鋼鐵:“老板,我需要做什么?”
夏侯木桶:“老板,我覺得可以做A或B,你有什么建議?”
這兩種表達方式輕易就可以看出,夏侯的,更高級。
前者,等老板拍任務,先是增加老板的負擔,把自己身上的猴子扔給了老板,需要老板去幫你思考;
再是,展示了一種不積極的態度;
最后,潛在的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老板給你建議,可能是在你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需要你完全重頭來一遍。
后者,就高科技很多了,“A或B”是思考之后的結果,給老板選擇,有思考慣性,順便管理了老板的預期;詢問意見,強調老板的權威。
完美~
職場中,沒有人不喜歡動腦子在點子上的合作伙伴。
>>>>匯報工作說結果
職場如戰場,拼盡全力卻戰敗,拿不到功績,加官進爵時,不容易輪到那些”沒有功勞只有苦勞“的人。
匯報工作時也是,直接采用”人狠話不多“的模式,說公司最關心的指標結果。
這里有個技巧,雖然是結果,但做的不好,也不需要大聲喊出來,不如轉換一下:
絕對值好就強調絕對值,相對值好就強調相對值;
總數好說總數,平均數漂亮就說平均數;
同樣是下跌,你數字比別人跌的慢,你的數就是好看。
很遺憾,職場就是結果導向的。
>>>>布置工作說標準
“新來了幾個實習生,基礎的幾種報表,我交了他們很多遍,最后做出來還是一塌糊涂?!?/p>
這時需要有人站出來,反問一句傷感情的話:“一兩個人做的不好,是理解問題。都做的不好,會不會是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好?”
“盡快把這個方案完成?!边@個布置工作的語句,竟然還能在現在的職場上聽到。
接到這個指令的員工,心中自然會驚起兩團迷霧。
盡快=多快叫快?
完成=做成什么樣叫完成?
“更新一下方案中財年至今的銷售數據,分析一下各品類趨勢變化,以及今年的資源重點投入方向,明天下午2點前發到我郵箱,2點半我們面談?!?/p>
這樣是不是明確很多。
盡快=2點前到郵箱,2點半面談
完成=更新銷售數據,做趨勢和投入的分析
員工不懵,工作效率才能更猛。
綜上,再劃一遍重點:
請示工作說方案,匯報工作說結果,布置工作說標準。
最后,插播一套職場潛規則:
1、默認大家都很忙,沒人要聊閑篇兒,所以不論什么形式的表達,都要說重點;
2、默認大家都很聰明,不要裝模作樣,不要騙,很容易被發現,且被發現了非常不討好;
3、默認大家都很笨,暗示不一定能得到回音,說話要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