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跑步法第五十天

如何跑得安全

柔和堅這二字則是在我痛過以后才體會到的。在養傷的日子里,我從各種跑步書籍和跑支分享信息中找到了膝蓋疼痛的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支撐膝蓋周邊的肌群不夠強壯。第二,落地的緩沖不夠柔和。為此我調整自己的姿勢,并記下來這樣兩個字——“柔““堅”。

“柔”我在跑步的時候第一時間觸及地面的是前腳掌,接著用全腳掌去做緩沖。在這個過程中,足弓、腳踝和膝蓋三個部位形成了一個類似于汽車避震器這樣一個部件,如果我們能運用了好這三個避震器,那么跑步給膝蓋帶來的沖擊,有很大一部分就可以在這三個部位被緩沖掉了。比起單純的把沖擊傳遞給膝蓋,這個做法要聰明得多,因為他極大的避免了膝蓋受傷的可能性。這就是“柔”這個字訣的核心,怎樣才能做好這個要點呢?有一個簡易可行的自我判定辦法,那就是,當我們向前奔跑的時候,腳后跟的部位不應該超越我們的膝蓋。

“堅”指的是核心肌群應該足夠強壯。在跑步過程中,只有“柔”沒有“堅”,還不能保證安全的;“堅”這個是首先針對的是膝蓋周圍的肌肉,尤其是股二頭肌,他得足夠強壯、才能具備對他足夠的支撐力,他把我們的膝蓋整個包裹了,仿佛一種天然護膝。強壯的肌群可以讓我們的動作不變型,并且能夠承受較大的沖擊。

當一個跑者跑了一段時間后,心肺功能都變強了,這時候不知不覺地,跑步速度就會加快,如果核心肌群不夠強壯,身體的姿勢就會散掉。這種情況最明顯的就是出現在下坡地段,跑著跑著就會把重心往后傾,這是一個自然反應,因為大腦告訴自己你支撐不住了,沒有辦法再保持重心前傾了,這樣的話身體姿勢很快就會跑散掉,散掉以后身體就容易受傷了。

要在下坡階段保持前傾,就需要一個堅實的核心肌群控制身體,因此跑步絕對不單純只是腳的事情,他是整個身體的協同過程。

“柔”和“堅”這是我通過傷痛而獲得的經驗,記住這兩個口訣之后、那種顏色的創傷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