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突然接到家里的電話,媽媽告訴我一個非常遺憾的消息——外婆離開了,還問我是否要回家。
那時候我還在杭州。我沉默了一會,說:“不回去了?!庇趾蛬寢屃牧藭?,就掛了電話。
掛了電話后,那一整天我什么都沒干,就在出租房了靜靜的想了一天。
外婆出生于和我們村相鄰的一個村子里,小時候應該也是在那里長大,因為我的一個大姑奶奶(我爺爺的姐姐)和我說起外婆的時候,說她小時候和我外婆玩的很好,但是我問外婆是否記得我那個姑奶奶的時候,外婆很茫然,說不認識。這些都是些非常久遠的事了,可能外婆真的忘記了,也可能是姑奶奶認錯了人,不過,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
太姥爺是個生意人,因為生意上的需要,太姥爺把全家都遷到了鎮上。也正是因為太姥爺經商的原因,在遺失的那十年中被打上了地主的標簽,在那段動蕩的歲月里,全家人都生活的非常艱難。
大舅姥爺(外婆的哥哥)的幾個兒子都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而娶不上媳婦,最后只能用互換妹妹(對方的姐姐或妹嫁到這邊,自己這邊的姐姐或妹妹嫁到那邊)的方式來解決成家的問題。其中舅姥爺的一個女兒(我媽的表姐)的命運有點殘酷,已經嫁人了,還生有一個孩子,后來不知道是喪偶了還是離異,所以,她就被娘家用換妹的方式又嫁了一次,為弟弟換回了一個媳婦。嫁到第二戶人家后,又生了兩個孩子,最后不知道為什么,她喝農藥自殺了。
剛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很震驚,不過想起爺爺的事后,很快就釋然了。生于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個小地方,很多人都沒有選擇。
和自己的侄女相比,外婆算是幸運的,可能是外婆早早就嫁了出去,又或許是那時候斗爭剛開始,還沒有后來那么劇烈,那段動蕩的歲月并沒有給外婆帶來太大的影響,所以在我出生并慢慢長大后,外婆還是一如既往的慈祥,做事也是有條有理,一絲不茍,給人一種大家閨秀的感覺。
外婆干活的時候一直是不急不躁的,她講究慢工出細活,所以盡管干活比較緩慢,但依然認真,從不著急。對于這點,媽媽很好繼承了外婆的前半部分,把不急和認真學了個淋漓盡致,但卻沒學到后半部分的皮毛,每次我們偶爾偷懶或不認真做不到位的時候,就脾氣急躁的把我們罵個狗血淋頭。
正是因為外婆的這種特性,常常完不成生產隊的任務。聽媽媽說,那時候耕地有兩種,一種是公家的,就是生產隊的,還有一種是自留地,種田的時候要先種完公家的那部分,然后才能種自留地的田。那個時期一般都需要使用票證,而農民是沒有糧票的,所以想要吃上飯,只能自己種,外公大部分時間在外面工作,所以這些活都落到了外婆和媽媽的頭上,那時候外婆還被生產隊分配了幾頭牛的喂養任務,所以媽媽每天放學回家吃飽飯之后就去割草喂牛,而外婆就忙田里的活,外婆和媽媽干活都有點慢,加上還要照顧兩個舅舅,最后常常導致田里的收成不好,沒有達成生產隊的目標,但生產隊是不管你什么原因,他們只看有沒有達標,沒有達標那就只能自己補。外婆把自留地田里的出產都拿出來了,有時候還是補不上,最后只能到有余糧的人家里去借,有借就有還,有些人家可以用錢來還,但有些人覺得錢沒用,只要糧食,然后第二年的壓力就更大了……不過幸運的是,外公有固定工資可以拿,而且也有糧票和肉票,才不至于讓家里餓著了。
我奶奶可以不靠外人,一個人依然能活的好好的,但換成我外婆的話,就不一定了,因為外婆沒有奶奶那么能干,而且干活慢,如果不依靠任何人,她會活的非常艱難,甚至可能活不下去。
我本以為在外公離開后,外婆會跟著小舅舅生活,沒想到卻是一個人生活。不知道是因為外婆自己的堅持還是別的原因,外婆搬離老屋,回到自己曾經住了十幾年的房間,并且在已經過世的叔公(外公的弟弟)家里做飯。
外婆一直都是在家里種地,后來地被政府收回去了,說是變成城市戶口了就不能再擁有這些地了,然后換來了每個月60塊錢城市戶口補貼,這是外婆未來生活的唯一穩定經費來源,還有一個不怎么穩定的渠道,就是兒女們過年過節或平時看望外婆時給的生活費了。
外婆每天要吃飯,買菜,每月交電費,靠這一點點錢,外婆根本維持不了自己生活。沒有經濟來源,買米買菜還要讓小表弟去市場買,買回來后又需要自己動手做飯燒菜……想不明白外婆為什么要選擇自己一個人生活。為了讓外婆有更多的經濟來源,小姨說暫時不要去注銷外公的身份,并且把外公的退休卡拿給媽媽,讓媽媽每個月把外公的退休工資領出來拿給外婆做日常生活用。差不多領了幾個月,就被發現了,然后徹底的注銷了外公的身份。不過還好,領到的錢差不多可以支持外婆生活一年了,只是,以后該怎么辦呢?
后來,小姨把外婆接到了她那里,小姨本來想讓外婆一直住在她那里,給外婆養老的,可是外婆在小姨那里只住了不到一年,就堅持要求回老家了。對于外婆要回家,我并不感到奇怪,雖然很多人可能都覺得城市更好,但是外婆并不覺得好,因為她在喧囂的都市里,是孤獨的。
大一的暑假,我去找小姨并且在那玩了兩個星期,那時候外婆已經被小姨接到了她那里,當時兩個舅舅家的兩個女兒也在那。我在小姨家的那兩個星期里,小姨每天早出晚歸,外婆就在家和兩個表妹搶看電視,我那兩個表妹還在上初中,正是喜歡看言情劇的年齡,那時候剛好出了一部很火的電視劇——《我們一起來看流星雨》,她們非常喜歡,而外婆則想看《愚公移山》,每次外婆都讓她們把電視頻道轉到播放《愚公移山》的那個電視臺,但她們不肯,外婆就繼續要求,有時候她們不換臺,外婆就自顧的拿起遙控器換臺……吃過晚飯后,繼續看電視,有時候已經很深夜了,兩個表妹都去睡覺了,外婆依然一個人在那里看。剛開始,我以為外婆是因為喜歡看電視,后來才知道她是在等小姨。
有一天晚上,我因為心中藏著事,睡不著,一直躺在那里翻來覆去,偶爾睜眼看一下天花板。
記得那天晚上差不多一點左右,外面傳來開門的聲音。一會之后,睡在隔壁的外婆也打開了門,走到大廳,“怎么那么晚才回來?”
小姨有點驚訝的說:“媽?你怎么還沒睡覺?現在上班都是這樣子的啦。”
“剛睡下聽到開門聲,就出來看看。”外婆說(外婆撒謊了,明明已經睡了一個小時了),“你吃飯了嗎?冰箱了還有一點菜,熱一下就能吃了。”
“我和同事一起吃過了?!毙∫填D了頓,繼續說:“我先進房間了,你也早點睡?!?/p>
“哦,嗯?!蓖馄呕貞藘上?。
當時還不覺得有什么不對,現在想起來,卻能感受到蘊含在里面的那種深深的孤獨。外婆本來想關心一下女兒,希望能為女兒做一點點小事,卻不曾想,女兒根本不需要……
開學了,兩個表妹回去上學了,外婆也回去了,不知道是跟兩個表面一起回去的還是后來小姨送回去的。
外婆回到家后,又恢復了以往的生活,簡單而又單調。做飯燒菜,看電視,睡覺。很少看到外婆到別的地方玩,如果沒有旁人相伴,外婆最遠的地方也就是去一下菜市場。
雖然過的日子和在城市里的差不多,但勝在有人陪伴。外婆的兩個大孫子,因為眼睛的原因,讀不了書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所以一直待在家里和外婆搶電視看,看著他們和外婆搶電視,覺得這樣也挺好,最起碼顯得沒有那么冷清,而且到了晚上,舅舅舅媽他們回來后還能和他們說上一會。
在孫子孫女都出去玩的時候,外婆會和同村的一個年輕女子聊天,媽媽和我說過是那誰誰的媳婦,但我對于不關注的人名實在是記不住,只記得媽媽說她嫁給了一個大她二三十歲的人,嫁到外婆那里還嫁給了一個比她大那么多的人,應該會很孤獨吧。所以,兩個孤獨的人湊到一塊,總會有說不完的話,再加上外婆偶爾會把一些用不上的東西拿給她,她就更樂意和外婆聊天了。
我上大學后好些年都呆在外省,也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家不管順不順路,都會先去看看外婆,差不多等到末班車快開了才回家。
相對于奶奶來說,雖然奶奶離我家也就五十米,外婆在二十公里外的縣城,但我主動看望外婆的次數比奶奶更多一些,因為我覺得奶奶并不孤獨,哪怕沒活干了也會自己主動去找別人聊天,但外婆不會,外婆是一個不愿意打擾別人的性子。每次我去看望外婆的時候,媽媽總會讓我買點肉,但我覺得外婆每天都沒怎么干活,吃太多肉不好,所以我總是買零食,一些開胃消食的零食,可以助消化,益脾胃。每當外婆看見我們(有時候我會和我媽或我弟弟妹妹一起去),總是樂呵呵,臉上掛滿了發自內心的笑容,旁人經過問起的時候,會有點傲嬌的給人介紹:“這是我女兒、外孫、外孫女,今天剛好有空,就過來看看我……”。
外婆離開的那天,媽媽在電話里告訴我:今天外婆起床的時候,摔倒在地上,當時每人發現,知道后來小舅媽過來找外婆的時候,才發現,慌忙打電話將外婆送到醫院,但醫生說,送來的太晚了,若果能早一點點,都還能搶救過來……
以前每次看到大舅舅那間顯得有些殘舊的房子,我都在想,以后賺大錢了,就在旁邊買一套房子,讓外婆和大舅舅一家人住到里面,房本上就寫外婆的名字,以免讓兩個舅舅產生矛盾,至于以后外婆以后愛給誰就給誰。這樣既可以讓外婆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條件,又不用那么孤獨,偶爾覺得無聊了,可以到村子里走走,看看小舅舅小舅媽他們……可是,就是那么突然、那么決絕,根本不給我留下任何一點希望……
外婆離開后,我每次回家經過縣城,如果覺得時間合適,就會到兩個舅舅家走一趟,然后再坐車回家,如果時間不允許,我就直接回家了,這點和外婆還在時候稍微有點不同。
有句話是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兄弟姐妹關系;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變成了親戚關系。但這句話在我媽媽身上,完全得不到印證。在外婆離開后,好像媽媽去舅舅家的次數更多了。
家里養了好幾只雞,陸陸續續的開始下蛋了,家里也不怎么吃,而且雞蛋放久了會變壞,家里又沒有冰箱,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媽媽就把家里的雞蛋打包拿去給兩個舅舅。
每次看到媽媽拿雞蛋去舅舅家,回來說坐車的時候碰碎了多少個蛋的時候,我總會笑:“就十幾二十個雞蛋,還要加上來回的車費,你還不如直接折現成現金打給舅舅呢?!?/p>
然后,媽媽就會反駁:“嘿!你懂什么,給雞蛋和給錢的意義是不同的?!?/p>
其實,我都懂,那番話只不過是說笑罷了。對于媽媽的行為,我其實是在心里豎起大拇指的。
希望媽媽能永遠保持初心,也祝愿天下兄弟姐妹永遠是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