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二那年,我的衣品“噌噌噌”地往上漲。
《瑞麗》、《時尚》這些穿衣圣經,成了課本無法比擬的每日必讀。就在那一年,我學會了各種穿衣搭配,掌握了所有遮肉秘笈:
蝴蝶袖設計最適合遮手臂上的肉;
V字領針織衫,而不是高領毛衣,才是臉圓妹子的福星;
闊腿褲似乎只是為高個瘦子而存在;
如果小肚子總是鼓鼓的軟軟的,就買條高腰散擺連衣裙吧
……
你問我為什么在短時間內突擊懂得了這么多穿衣訣竅?
很簡單,因為我有這個生存需要。大二那年,身上總有幾塊肉千辛萬苦想藏住。
就這樣遮遮掩掩了1年多,自己終于受不了了。
就算冬天可以把肉裹起來,可你總會迎來夏天;
就算夏天可以通過搭配巧妙藏肉,可你總有一天要去游泳,并偏偏撞見你男神;
就算所有活動都忍住不去參加,可洗完澡對著鏡子的時候,還是會心有不甘。
總是這樣,你可以假裝瞞過了所有人,卻始終瞞不過你自己。
于是把更多的精力,從“遮掩”轉到“改變”。
之后兩年的運動和飲食就不描述了,總之,到大四畢業時,買一件無袖背心不用再猶豫會不會壓箱底,去威海畢業旅行時帶的是分體比基尼泳衣也毫無壓力。
那些年那些肉總戀著我不肯走,多虧了幾件遮肉神器,才勉強保住了我的“面子”;
最終不滿足于“面子”上過得去,下決心減肥塑形,解決“里子”。
后來,這就成了我的一個人生準則:
“面子”和“里子”,我都要。
2
去年在工作中,我結識了一位乙方的小伙子W。
他真是既懂“面子”,又有“里子”的得體之人。
那一天,我們公司和乙方開工作例會,就合作項目各自匯報進展。
我的同事H第一個發言,他列舉了4條已完成的工作,第4條是:
“今早發送了一封郵件,并抄送了W。”
聽到這一條,我有點遲疑,回想早上那封郵件,在抄送欄里,好像并沒見到W的名字啊。
抬眼望向會議桌對面的W,貌似也有困惑的表情。
那天的會議還挺重要的,雙方的領導都在場。當時我就替H捏把汗,心想:
W肯定會糾正H的說法,澄清其實并沒有收到郵件,如果因為郵件沒有及時送達,耽誤了事情,負責人怪罪下來,H就尷尬了……
想不到,輪到W發言時,他并沒有糾正。
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
“那封郵件我回去再查一下,會后再溝通。”
一散會,我就看到W走向我同事H,并不大聲地,W說:
“可能是網絡的問題,郵件我確實沒有收到,麻煩你再發一遍吧~”
我心里暗暗覺得佩服。
在不違背原則,不影響工作進展的情況下,懂得保全別人的“面子”,之后以適當的方式解決了問題,鞏固了“里子”,真是有能力又厚道的人才。
后來至今,雖然項目早就結束了,但我們幾個同事和W成了朋友。這樣情商智商雙高的朋友,誰不愿多幾個呢?
3
現在我已學會,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結交“面子”和“里子”兼顧的人。包括朋友,包括愛人。
看過《我會告訴你我老公是河南人嗎?》這篇文的讀者知道,剛開始和楊先生交往時,我一直回避別人問我他是哪里人。
因為,每次一回答,氣氛就蜜汁尷尬。
而我的避諱,肯定也一度給楊先生帶來了困擾。
最過分的一次,是我們和幾個同事吃飯,當被問到他老家哪里時,我竟然搶著回答:
“他重慶的!”
事實是,重慶只是他學習工作了10年的第二故鄉,并非老家。
那一次,楊先生的反應,讓我又見識了什么是“面子”和“里子”兼顧。
在我搶答后,他看了看我,沒有接話,也沒有反駁。后來換了個話題,繼續和我同事愉快地談天說地。
但回家的路上,我還在暗暗慶幸他沒有揭穿我時,他卻嚴肅又平靜地和我講:
“親愛的,我是河南人,這是改不了的事實,你沒必要擔心別人的異樣而自欺欺人,我會用實際行動讓大家羨慕你的。”
之后的一路,有感于他的客觀和包容,我也坦白了自己的顧慮,我們商量了今后處理的方法。
事情過去2年了,但我時常回憶起這段,他先是在朋友面前顧及我的“面子”,后又妥善地與我商討辦法,鞏固了“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