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的相親失敗了,女方要求必須在縣城買房。舅舅舅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幾年前靠僅有的積蓄已經在家蓋起了二層小樓,最近決定準備在縣城給表弟買套房子,希望能夠盡快的解決表弟的婚姻大事,對于一個農村家庭而言,房子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甚至要花光所有的積蓄。有人說,現在的女方都太物質,這并非女方物質,而是當下的“流行趨勢”。
昨天看到的新聞說,據國家民政局最新數據,目前我國單身成年人已經超過2億,其中未婚的達1.4億人,20-24歲年齡段最多,有8320萬人。春節期間最為感受到“相親”壓力的人群,按城市排名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按省域排名則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南地區,浙江位居榜首。看到這些會有些慶幸自己早些的成家,否則也會成為這幾千萬人中的一員。在這個倡導婚姻自由的社會,婚姻大事早已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家庭的問題。
“高房價”、“高彩禮”、“高標準”,讓當下單身青年選擇了逃避,更多的是再一次的與父母捆綁到了一起,反過來,這些高需求會把一個農村家庭壓迫的幾盡窒息。然而對于渴望子女早些成家的父母而言,在相親這件事上他們擁有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并且會不惜答應對方的一切要求。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很多家庭沒有了其他選擇。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相親”從一種追求戀愛的精神需求轉變成了對于物質的需求。為了避免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對于相親成功的年輕人,雙方父母一般會給予較少的時間進行相互了解,在這樣的模式下,會形成更多的“閃婚”家庭,婚姻的維持的基石是感情,一個以物質為基礎的婚姻注定是不穩定的。
現在的問題在于,當婚后雙方發現生活不能繼續的時候,離婚成了必然。當這一切真正發生的時候,無論是多少的投入都會歸零,對于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是難以承受的。
無論是相親還是自由戀愛,僅考慮的不能只是客觀的物質條件,真正決定是否擁有長久婚姻的是那一刻的心動和基于了解之后的不將就。
談談“相親”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