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周五。接孩子回來,吃完晚飯已是夜半。勞累之余隨手翻閱馬克,看一場《春夏秋冬又一春》。看完心里空虛,然后又勞累,終于睡去了。
夜里有夢境,似乎也是勞累。但也不記得些許情節(jié)。隨手翻微信,說今日又是重陽。北方的重陽,山上應(yīng)是層林盡染秋霜季了。不由又有幾分向往,同時兼有幾分傷感。心里是希望下午能出去走一走的。
其實,我的住處前有三顆銀杏樹,還有幾棵棗樹,石榴樹…我是能從它們身上感受到秋意深沉的。前幾天上班路上,看著它們的葉子黃,看著它們的葉子紅,看著他們的果實落,總想等運城的天空湛藍一些,澄澈一些,好給留個影。終于因為匆匆,也因為沒等到好天氣,一拖再拖,再一看,葉子都掉落了,枝頭又開始光禿禿。哎,有誰能阻擋時光的腳步呢?
昨夜的《春夏秋冬又一春》也在講一個輪回。人生的輪回,小湖四季的輪回。恍惚間記不起電影里的兩個主角的名字。大概是沒有名字吧?因為這里講的就是眾生相。
春天的時候,小和尚很小很小,天真爛漫。他穿行于山水草木之間,對天地的一切充滿興趣。學(xué)師傅劃小船、跟師傅上山采草藥,也有自己獨樂樂的小空間,他跟小魚、青蛙、蛇嬉戲游玩。然而他終于用一根根的白線把小魚、青蛙、蛇捆綁在一起。看著他們掙扎卻發(fā)出無知的歡笑聲。或許是小孩的心里沒有善惡之辯吧,他笑得那么開心。后來他受到了師傅的懲罰。師傅也拿了大石頭,趁他睡著的時候綁在他身上,又讓他去找被他綁上了石塊的小魚、青蛙、蛇,對他說:你去找它們,放了它們,如果它們死了,你的心會背上石頭一輩子的。小和尚去了山澗,青蛙還活著,小魚死去,蛇全身血淋淋再不能動彈。小和尚哇哇大哭。或許,他從這一刻開始認識到生命是應(yīng)該有所敬畏的。
夏天的時候,小和尚長大了。很壯實的樣子,也很帥。湖光山色給予他的是純粹的干凈和寧靜。一位少女隨她的媽媽到來了。少女很憔悴,師傅說她的靈魂此刻正在遭受折磨。師徒兩個為他熬藥,幫助調(diào)理身體。然而或許真正的康復(fù)永遠在心里。青年和尚愛上了少女,少女似乎也需要青年的關(guān)愛與陪伴。她的臉色慢慢紅潤起來,唇間也有了血色。青年和尚和少女的歡悅讓寧靜的山水間有了別于自然的風景。老年師傅說這也是人之常情。但他終于把少女驅(qū)走了。他對青年和尚說:你的淫欲使你有了占有的欲望。他是在提醒青年和尚生命終歸于虛無嗎?然而對于青年來說,提醒終是沒有用的。于是少女剛走,青年和尚也背上佛像,離開湖間。
秋天的時候,中年和尚回來了。他回來的前一刻,和尚師傅從市集上帶回來一只貓,以及用報紙包著的充饑食物。他從報紙上看到了青年和尚殺妻逃亡的報道。然而當用小船把中年和尚進入彼岸門的時候,他對他說:你長大了。回了廟里,中年和尚的匕首還帶著血氣,他不斷地埋怨,咆哮,自我折磨。因為他最愛的女人離他而去。而他當初說過要和他過一輩子的,因而他充滿了痛苦。老年師傅對他進行了二次肉體上的懲罰。他又抱著貓,把貓尾蘸上墨汁,在廟前的木板上寫下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對青年和尚說,用你手中的刀子把這些字一個一個刻下來。刻完了,你的心就寧靜了。彼岸門來了兩個人。是來辦案子的警察。師傅說你讓他把《心經(jīng)》刻完吧,明天早晨一定能刻完的,到時你們再帶他走。《心經(jīng)》刻完,大概警察心里也很寧靜,只是把他帶走,卻沒有給他上鐐銬。
冬天的時候他回來了。中年和尚身體愈加壯實。然而他的師傅在他回來之前看著日落西山,知道自己的歸途已至。他把自己的衣服鞋襪、木魚經(jīng)書堆疊好,給小船進了水、搭上木材,在火焰中圓寂。當年的小和尚從冰塊中鑿開小船一角,取出了一些小小的類似石塊的東西,大概是傳說中的舍利子吧。把它用紅布包起來,再鑿出菩薩冰雕,把舍利子虔誠地供奉起來。冰雕后面是涌動著熱氣的溫泉。他從供桌的抽屜里找到了(瑜伽?)經(jīng)書。在冰雪之間開始練功,參天地,與內(nèi)心對話。一位裹著面巾的婦人帶著一個小孩來了又走了。那個小孩,也就是和尚自己吧。
人生如此相似。自然如此相似。
春夏秋冬又一春。
人生的本質(zhì)或許是無盡的空虛。童年的天真、青年的歡悅、中年的無奈、老年的沉寂——自然中的輪回。
只是當我們真的身陷虛無,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如果回到昨夜的夢里,或許夢境能給我一些啟示和答案。你覺得有點頹喪,然而這正是你需要梳理和澄清的時刻。
從此岸到彼岸,路途很遠很遠。
電影結(jié)尾處,中年和尚用一根粗大的繩子,綁上一塊石磨系在了腰間,拖拉著,往山頂上走。那個情景讓我想起了西西弗斯。想起負重而行或許就是人生的本質(zhì)。小時候,因無知傷害了魚、青蛙、蛇而被師傅以同樣方式懲罰的他,此刻又以同樣的方式來尋求圓滿。他把菩薩的雕像置在了山頂,金黃的陽光普照下來,菩薩雕像遙遙地望著那座冰雪中的小湖,湖上的木頭小廟靜穆同如萬物。
人說舉頭三尺有神靈。也許,自己才是自己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