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問過自己,忙忙碌碌的這些年,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伊臥躺在臥室的床上,難得的周末難得的放空自己,隔壁方廳的沙發上,6歲女兒Sarah正抓緊難得的機會聚精會神地看著流行動畫“小馬寶莉”。小伊對于女兒看電視這個事兒,一直屬于嚴苛的態度,李敖不是說過“電視是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嗎,雖不能完全茍同,但為了女兒的視力以及習慣的培養,小伊一直扮演著嚴母的角色。
這天,小伊因為上了一周的班,剛從瑣碎煩冗的工作中脫身而出,偶爾想要給自己打個盹兒,于是在Sarah驚喜的期盼下打開電視、調好了臺。自己則如剛才你看到的那一幕,拿起手機看著畫面上的視頻,腦袋開始放空......
時間就像個低調的偷竊者,在你聽不到覺察不到的歲月聲息里,偷走你的童年和青春。小伊頓著腦袋猛然驚了一下,自己已經過了三十歲,當年自己叫這個年紀為阿姨的歲數。
從相對不那么喧囂繁華的縣城來到這個不開車就要忍耐等待公交車、擁有蒙氏和傳統式的幼兒園以及煎餅果子、大餅雞蛋、雞蛋灌餅等各式早點的城市里,聽著吃嘛嘛香、貝兒香貝兒脆口音的本地口音,直到在這座城市扎了根,買了樓,直到現在小伊仍然在時常出現的念頭里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的根不能和城市在城市土壤深處的根莖相連。
就職于中日合資的企業,小伊從十年前要先立業再成家的年輕人,在不斷的決裁、簽約,開會,匯報中,踏著對未知無盡的好奇與熱情,漸漸熱情與好奇走向拋物線的頂端、又斷崖式的下落,然后看慣了這個世界的殘酷與人情冷暖。
當你步入三十,五年后35,再過五年,40,你除了增長的是皺紋、還有什么是在時間的流逝中在層疊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