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餐廳
“店里的老師傅操著一口濃濃的上海口音驕傲的跟我們講,他們的店子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起,距今已經31個年頭了。當我們問及哪道菜好吃的時候,他有點驕傲又有點不好意思似的,跟我們說每道菜都很好吃的,很多人點的。”
1
弄堂與本幫菜
上海的弄堂是一種背景一樣的存在,它既有一個大城市包容的特質,又似乎將小巷子的防范展現的淋漓盡致。它包容著街頭巷尾互相交換流言的媽媽們,包容著窗臺里上學堂的閨閣小姐們,承載著上海人每天的日升日落。
當然,弄堂的私密性和獨立性,又給了它排他的特性。一條條長長的細細的帶些吳儂軟語的細膩又帶著些國際接軌的摩登的弄堂,給了上海鮮活的生命力。
如果說上海是一個生命體,那么一條條細小的弄堂就是這座城市的血脈,流動著并生機勃勃著,平凡著又驕傲著。
最初對于上海弄堂的理解和興趣,其實是源自王安憶的《長恨歌》。舊日里年齡和閱歷都不夠的時候,讀這本書覺得非常晦澀。作者一開始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寫上海,寫上海的弄堂、流言、閨閣小姐、甚至是上海的鴿子。
(圖片截自電視劇《紅色》)
生長在北方的年幼的我,僅憑文字實在是很難在腦海中描繪出那樣一條條充滿著市井生活氣息的繪聲繪色的弄堂。隨著我的成長,弄堂的形象也跟著清晰起來,隨之清晰起來的還有像弄堂一樣的本幫菜。
上海從開埠起,就源源不斷地接收外來人口,隨之而來的還有各地的菜系,這些各地菜系在上海的改良與發展一時間占據了上海的主流餐飲業。比之外來菜系,融合了多種菜系的上海本幫菜的發展可說是晚之又晚。
濃油赤醬的本幫菜先開始是巷弄家常菜,扎根于工農大眾。直到后來,因為它得天獨厚的口味、地理等優勢,讓其一經發展就由之前的難登大雅的下里巴人變成了權貴追捧的陽春白雪。
不管是下里巴人還是陽春白雪,做法還是一樣的講究,服務的卻不僅僅是那樣一群上海人了。
(圖片為電影《傾城之戀》劇照)
這樣的本幫菜讓我想起了王安憶筆下弄堂里的小姐們,她們或是精明市儈,或是端莊淑女,她們安分守己,卻又放不下心中自由浪漫的悸動。
“她們是大家子小家子分不大清,正經不正經也分不清的,弄底黑漆大門里的小姐同隔壁亭子間里舞女都是她們的榜樣,端莊和風情隨便挑的。”
“姆媽要她們嫁好人家,男先生策反她們鬧獨立,洋牧師煽動她們皈依主。櫥窗里的好衣服在向她們把手,銀幕上的明星在向她們招手,連載小說里的女主角在向她們招手。她們人在閨閣里坐,心卻向了四面八方。腳下的路像有千萬條,到底還是千條江河歸大海的。”
“她們嘴里念著洋碼兒,心里記掛著旗袍的料子。要說她們的心是夠野的,天下都要跑遍似的,可她們的膽卻那么小,看晚場電影都要娘姨接和送。上學下學,則是結伴成陣才敢在馬路上過的,還都是羞答答的。見個陌生人,頭也不敢抬,聽了二流子的浪聲諺語,氣得要掉眼淚”
2
弄堂里的蘭心餐廳
如果說精致的上海女人是后來精細繁復的本幫菜,那么弄堂里的上海女人是街邊小館子里的本幫菜。哪怕身居巷弄,也掩不住她們的風姿綽約,那是一種獨屬于老上海的有滋有味。
(圖片為《長恨歌》同名改編電影劇照)
蘭心餐廳就是這樣一家說不起眼其實又非常打眼的小館子。 瞧瞧門前排隊的陣仗,慕名而來的食客都成了這條不過200來米的街上的一道風景了。
雖說排隊的人多,但是翻臺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只要拿了號就一定能吃上。小小的店面不過四五桌人,從前二樓的民居如今也成了用餐的區域。
等過大約半個鐘之后,我們被安排在了二樓用餐區和別人拼桌。通向二樓的是很窄很窄的樓梯,仿佛一個不慎就會整個人栽下去。
用餐的房間也小小的,一面窗可以看到外面,不由得會猜測,這小小的格子是不是也曾經承載著誰的好日子和壞日子;也不由得的讓我想起《長恨歌》里程先生身體落地后的一段,不管是當時還是之后重讀,都有些難以忘懷。
“你有沒有看見過卸去一面墻的房屋,所有的房間都裸著,人都走了,那房間成了一行行的空格子。”
“這些空格子看上去是那么小,那么簡陋,幾乎不相信能容納一個晝夜的起居。它們看上去還是那么單薄,一彎樓梯就像洋老鼠房子的樓梯,就好像經不起一腳踩的樣子。看那一面面的后窗,窗外邊是藍天,有窗沒窗都一個樣。門也是可有可無,顯得都有些無聊。”
“然后就在那磚木的格子里過自己的日子,好一點壞一點都無妨。雖說有些茍且,卻也是無奈中的有奈,要不,這一生怎么去過?怎么攫取快樂?你知道,在那密密匝匝的格子里,藏著的都是最達觀的信念。”
我們在二樓坐定,就有老師傅過來為我們點菜,店里的老師傅操著一口濃濃的上海口音驕傲的跟我們講,他們的店子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起,距今已經31個年頭了。當我們問及哪道菜好吃的時候,他有點驕傲又有點不好意思似的,跟我們說每道菜都很好吃的,很多人點的。
在這種氛圍下,我們選擇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本幫菜,首先少不了的是腌篤鮮,雖說過了最好的吃筍的季節,可是腌篤鮮還是要點的;跟著是名氣很響的響油鱔絲和烤麩。除此之外我們還選擇了紅燒肉和蟹粉蛋。
腌篤鮮
腌篤鮮起源于徽菜,是后來才成為本幫菜的。
它的名字可以分成三部分來理解,腌就是所謂腌好的咸五花肉,篤是小火慢燉的意思,鮮是新鮮的肉類(諸如雞肉、小排、蹄膀之類的)。除了這些以外,筍也是腌篤鮮里重要的一環。所謂春吃筍,春天的腌篤鮮也是誘人的不行。
蘭心餐廳的腌篤鮮是傳統做法,雖說沒能吃上最嫩的春筍,這湯里的筍味道也稱得上鮮嫩。
腌肉的咸味也剛好,嘗了一塊湯里的肉,竟也不覺得十分咸。
湯里有肉的鮮美,腌肉的咸鮮,還有嫩嫩的筍,小火燉的細細的淡淡的。一碗湯里盡是鮮美。
響油鱔絲
都道是“夏吃黃鱔賽人參”。這種三伏天的日子里,補補身子還是很有必要的。
響油鱔絲是蘭心餐廳的招牌菜之一,也是一桌菜里唯一一道不那么甜的菜。濃油赤醬來形容這道菜再合適不過了。
滑滑的鱔絲泡在油汪汪的醬汁里,醬香撲鼻,吃起來的口感是滑溜溜的,還有點酸酸的醋味。
正宗與否不敢妄議,但是吃起來的味道是很好的,可以說是一桌菜中最適合北方口味的菜了。
烤麩
烤麩是上海本幫菜里非常經典的一道菜,常常出現在上海人的節慶家宴中。
像是上文提到的《長恨歌》,女主人公王琦瑤就在自己的家宴上擺出了烤麩。
所謂烤麩,其實就是生面筋發酵以后再蒸出來的做法。最普遍的做法大概就是紅燒味和五香味的烤麩了。
蘭心餐廳的烤麩像是傳統的紅燒味,即用醬油、糖、鹽紅燒即可。
可能本幫菜本身偏甜的味道讓這道菜顯得更加甜。吃的慣甜口菜的可能比較習慣,反之就有些受不住這種甜了。
紅燒肉
紅燒肉算不上本幫菜,它更說的上是一道大眾菜肴。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做紅燒肉的方式。甚至于說,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獨特的燒紅燒肉的做法。
巧克粒醬的媽媽做的紅燒肉是在毛氏紅燒肉的基礎上改良的,是一種獨屬于她的我們家的味道。
蘭心餐廳的紅燒肉,如你所料,又是甜口的,將濃油赤醬貫徹到底的那種甜。
雖說是道甜口菜,但是這五花肉確實是不多不少肥瘦相間的五花。肥的地方不會過于油膩,瘦的地方也不至于干柴。最重要的是肉皮,滑嫩粘糯,香而不膩,實在是好味道!
蟹粉蛋
蟹粉蛋是一道我們從前沒吃過的一道菜,想象中的味道應該是咸香的口味,待上桌嘗了才明白又是個酸甜口。
到這里已經頗有些無奈了,不愛吃甜口菜的同學真的要慎點,愛吃甜口的同學就別錯過。
這道蟹粉蛋真的是酸酸甜甜,雖說沒有蟹在,但就是吃到了蟹的味道,還是有點神奇的。
不管是濃油赤醬的本幫菜,還是濃墨重彩的上海人,大多數的我們實則都是磚木格子里的蕓蕓眾生,但是這磚木格子里又有好的生活和壞的生活。
只要達觀的信念還留著,哪怕生活遍地茍且又如何?照樣快快樂樂晃晃悠悠的吃每一餐飯,過每一天日子。這是小人物的達觀,這是大智慧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