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游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
看了三個案例:和外傾母親認同導致的本能封閉,克服語言障礙,一個被領養(yǎng)小孩閱讀障礙的背后。
一個十六歲的男孩,他無法一個人呆著,無法一個人做什么事。只能每天去外面找朋友,看電影,生活極度外傾。他九個月時他的搖籃因為意外著火了,留下了讓他受到不小的驚嚇。這樣的經(jīng)歷足以讓母嬰關系受到影響。他和母親的連線過于緊密,導致他無法讓自己的本性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治療師認為他需要一條通往自身本能的通道。他在動物園和動物們親密地在一起,兩個月后他主動要求去上學。而后,他被要求每天寫點東西。然后我們在他的書寫中,慢慢看到那個找到自己內(nèi)在世界的旅程。
達達是一個五歲半的小男孩。極少話,但很有主意。他的問題居然包含原民族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之間的平衡。這塊我想我還是需要消化。
還有那個被領養(yǎng)的九歲小女孩,一個是東西方背景環(huán)境的沖突,還有一個是領養(yǎng)者對被領養(yǎng)者寄予的期望。自己的無所適從,而無條件的愛有時又真的很難。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