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277,7-20,離婁章句上20》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今天是丁酉年甲辰月乙亥日,三月廿二,2017年4月18日星期二。
? ?這一章孟子展現了心學重鎮的一面,指出人性的打磨和心性的成長才是做人根本之學,做人的根本樹立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才是可能的。這一切,歸之于一個正字。
? ?正,體現在兩個領域,一個是心的層面,一個行為層面。行為層面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用人,一個行政措施。孟子說,如果用糾正行為的方法,完全沒有效用,比如說,用錯一個人就糾正一次,他可以把這個人免除了,但還是會繼續親近和提拔與自己同好的人;做錯一件事就糾正一回,他可以把這件事補救了,但還是會繼續犯其他的錯誤。無論是用人還是行政,如果單純地在行為層面上糾正補救,將面臨一場不斷重復的災難。
? ?怎么解決呢?孟子說,不要在行為上糾正一個人,不要這么瑣碎,根本解決之道在于正心。正心和正行為,這兩者都是使人歸于正的方法,正行為是一次一次勞而無成的方法,只有正心是根本解決之道。
? ?所以,孟子一上來就指出,糾正人的行為,補救一件事情的錯誤,都不值得為此花費時間和精力,“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這里有兩個概念,一個是適,一個是間。適,指有過失而指摘的意思;間,是有罅隙而非議的意思。指摘用人之失,非議行政錯誤,這些都不值得做。糾正領導人行為層面的錯誤,是無效的操勞,無謂的爭執,無果的做法。人事和行政是治理的兩個重要方法,但是,治理的關鍵,其根源不在于一個一個人事決策上,也不在于一件一件行政措施上,而在于正。這個正,要出于心。
? ?孟子說,解決方法是“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只有德行盛大的大人,才能夠做救正君心的事。格 ,是救正的意思。為什么只有大人才能救正人心呢?因為救正人心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平時的威望足以感動和觸動人,二是智慧和方法足以匡濟于人。孟子說,集義而生,非義襲可取之也。一個人的修養,都是時間這個指標上長期積淀的結果,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的正確意見。
? ?大人出面格正君心,然后國定,即,國家安定。有兩個表現:一是群才效用,一是萬機成理。人才得到各盡其用,行政得到合理部署。這就是“一正君而國定矣?!?/p>
? ?轉了一圈兒,一切都回歸到一件事:正人須正己。有志于國,有志于仁義,當務之急在于正己。少操別人的心,少干無效的糾正,少發表高見。
? ?修養正己。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譯注》楊伯峻著
《孟子與離婁》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