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xué)習(xí)筆記281,7-24-1,離婁章句上24-1》
【樂正子從于子敖之齊。樂正子見孟子。
? ?孟子曰:"子亦來見我乎?"
? ?曰:"先生何出此言也?"
? ?曰:"子來幾日矣?"
? ?曰:"昔者。"
? ?曰:"昔者,則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 ?曰:"舍館未定。"
? ?曰:"子聞之也,舍館定,然后求見長者乎?"
? ?曰:"克有罪。"】
? ?今天是丁酉年甲辰月己卯日,三月廿六,2017年4月22日星期六。
? ?這一章分兩節(jié),通過對門人弟子樂正子的社會交往行為的告誡,孟子指出,讀書人的社交活動要光明正大,有法有度,注意影響。
? ?為了體會孟子的告誡,需要了解這兩位人物的身份背景。
? ?樂正子,名克,是孟子的弟子。
? ?子敖,是王驩的字。王驩,是齊國的一位幸臣,也就是說,他是齊王面前的一位紅人,當(dāng)紅政治明星。前面的章節(jié)提到過孟子和王驩的故事,孟子出使滕國國君的葬禮,王驩作為副手陪同前往,位高權(quán)重的王驩很尊敬孟子,早晚都到孟子處進見,孟子呢,應(yīng)酬一下,但是從出來到返回,沒有和他談過出使的公事。于是就有弟子問孟子,王驩的地位不算低了,從齊國到滕國來回的路程也不算短了,你們每天都見面,您怎么就不跟他談工作上的事兒呢?孟子說:既然事情都辦了,我還說什么呢?
? ?孟子不待見王驩。
? ?就是這樣一個王驩,樂正子跟隨他一路相伴,一起來到齊國,孟子已經(jīng)很不高興了,不高興自己的弟子處理這件事情不注意身份、志向和影響。但孟子并沒有直言責(zé)備,而是責(zé)備他來見遲緩,就說:“你也知道來見我嗎?”
? ?樂正子吃驚地問:“我不敢失禮,您何出此言呢?為什么說這樣的話呢?”
? ?孟子問他:“你到齊國幾天了?”
? ?樂正子說:“昨天到的。”
? ?孟子說:“既然你是昨天到的,我這么說有什么不對嗎?”
? ?樂正子說:“我剛到齊國,住所沒有確定,所以來見稍微晚了一天,并不是怠慢老師的意思。”
? ?孟子受:“你可曾聽過,門人弟子從遠(yuǎn)方來,要住所確定后才去見師長的嗎?肯定是優(yōu)先安排進見長者,住所的事兒排在后面,這才是誠意,你遲遲來見,恐怕不是敬師之道吧?”
? ?樂正子自知不對,就說:“我來見晚了,確實失禮,知道錯了。”
? ?雖說樂正子勇于認(rèn)錯,但是孟子責(zé)備他的真正原因,他還沒有領(lǐng)悟。這要明天再學(xué)。
【學(xué)習(xí)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與離婁》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