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hose who may concern,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和大叔留言,問大叔有沒有比較便捷、可行性高且實操性強的幫助大家找到方向的方法。大家別急,下面,大叔為大家分享。
為了更好的分享今天的主題,咱們得從正在讀書的小伙伴和已經工作的小伙伴兩個方面來談。
一、寫給在校學子
對于正在讀書的小伙伴而言,希望大家能盡快的找到自己畢業后的方向,一般說來,畢業后可以選擇的方向如下:
1、從政(從考取公務員開始);
2、從商(找工作 / 自由職業 / 創業);
3、走學術路線(從讀碩士開始【國內或國外】;);
4、移民;
所以,大家可以在大學的前三年,盡早濃情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然后順勢而為的去努力即可。
*
考公務員的同學從讀大一開始,就要準備備考公務員考試的科目了。大家別覺得時間來得及,如果你基本功不行,確實需要比別人多下功夫。
找工作的同學,從大一起,就要盡可能的多參加校內和校外的實踐和實習,若是能通過海量的實習和實踐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再好不過的啦。畢竟,有些工作,別人喜歡且擅長,可對你卻不一定。
此外,千萬別等著到大四才開始找工作啊,找工作是一項慢慢積累的過程,如果你遇見一位信的過、混的不錯的學長和學姐給你指點還好,要是沒遇見的話,加之缺少嘗試,那真的比較麻煩——畢竟,在怎么在海量的「行業+公司—+崗位」里,選擇適合自己的組合,這可真不是一件立竿見影的事。
如果大家在畢業后,并未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也可以考慮通過讀研的方式重新獲得應屆畢業生的身份,但是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在讀研的階段,也得大量的嘗試才可以,別給自己找借口,要記得讀研的初衷。
*
對于讀研而言,還是建議按照「城市 —— 學校 —— 導師 —— 專業」的思路進行選擇:
城市決定你未來的格局和眼界,正如大家所知,一線城市社會分工更佳細分,孕育的機遇更多;
學校決定你讀研期間遇見的朋友圈,即你會遇見什么樣的一群人;
導師決定對你的培養,好的導師可遇不可求;
關于專業,既然那么多人學什么專業不一定就干什么,那么專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不過有些專業還是科班出身會好一些哈,比如心理咨詢、醫科、法律和金融這些對專業性要求很高的專業。
*
做自由職業 / 自媒體人的小伙伴也是一樣,也要從大一開始做好積累,如果要是從自己感興趣的且擅長的方面積累也不錯,在當下,開個微信公眾號就是個不錯的主意,說不定你可以拿著你的微信公眾號拿到一份心儀的Offer呢,更說不定,你不用去朝九晚五的工作,可以成為真正的自媒體人 / 自由撰稿人 / 專欄作家也說不定呢。
大學畢業后準備創業的同學從大一開始也要開始努力尋找商機,然后,在自己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從自己熟悉的市場開始,慢慢積累,別急功近利。此處推薦閱讀吳曉波老師的《大敗局》、創業家出版的《創業小敗局》和猶太人的著作《塔木德》——學會從失敗的角度看待問題,說不定會給你一種新的思維模式。
這里要補充說一點,如果大家可以在大學期間,從自己熟悉的市場開始積累,并通過時間的積累,組成自己的品牌,這說不定就是屬于大家未來的機會哦。畢竟,小眾,其實不小。
移民,自然是可遇不可求的,咱們也不要在意當下得失,活在當下就好啦。
*
每個人的未來都有很多可能性,而讀大學是最好的試錯時間。
二、寫給已經工作的小伙伴
如果大家已經開始參加工作,苦于對當下比較迷茫(是否跳槽、如何升職加薪和如何為人處世),有幾種方式可以幫到找到大家:
1、通過讀研,重新獲得應屆畢業生身份;
(會有一定的時間和機遇成本,具體看大家怎么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
2、通過不斷積累,找到了解行業、崗位和公司的方法;
(這方面最便捷的方法是,找到你信任的這方面的大咖,這些大咖可能是你的老師、前領導、前同事和同學等等,讓他們給你一些建議)
3、通過報班,接觸人脈;
(大家可以通過報名參加線下課程認識你想認識的人,可前提是,你是否是某個領域的資源入口。畢竟,資源是分享,而不是單方面的奢求)
4、找信任的大V;
(對于換工作、如何升職加薪和如何為人處世而言,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幫不了你,就得找你信得過的大V才可以。畢竟,任何行業都有信息差嘛。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有沒有想一想,自己也能成為某方面的大V)
接下來,我們來分享一些在找到方向之前,需要知道的信息和資訊:
1
城市篇
1.1? 分工的不同,決定城市地位的不同。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分工更加細分,機遇自然也就越多,報酬也就相對較多;
1.2? 央企、大多數壟斷行業的集團總部(國企和民營企業)、世界500強、BAT、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細分行業與垂直行業的前三名,以及新興的創業型公司都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廣州等等;
1.3? 二線城市以生產制造類行業、密集型加工行業、部分新能源行業和部分高新產業為主,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企業大多都在其之中;此外,還包括1.2中所述企業的子公司和辦事處,這些分公司辦事處目前逐漸分大區化管理,比如很多企業的華中區包括河南、湖北和湖南三個城市,升職加薪機遇變少;
1.4? 三線和四線城市既服務于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所需,又有其自己的特色,比如旅行和特色餐飲等。發展機遇沒有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多,但很適合宜居。
1.5? 選擇去哪一類城市工作取決于你的價值觀,但分工越細的城市會讓你擁有更好的格局、眼界和價值觀。如果你自身能力不俗,也將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線城市存在各式各樣的能人),說不定,順便也有了自己的事業,然后,就有了自己的家庭;
1.6? 生存壓力在哪個城市都存在,只不過存在大小的區別。既然當下買不起房子的人不止你一個,那何必不在養活自己的前提下,拼命折騰,活出你未來的更多可能性呢——租房子,也是一種高貴的存在;
1.7?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已經選好了,就堅持下去,遠離身邊的各種干擾和噪聲,做自己就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但行好事,莫問回報;
1.8 一線城市在人才招聘時,會傾向看重能力;二線城市在招聘時,則會相對重點考察學歷和專業對口,這一點需要大家做好準備;三四線城市招聘得需要一定的人脈和社會資源;
1.9? 填報高考志愿、考研志愿和找工作時,實際就是找你未來的價值觀、格局和機遇;
1.10 有自己事業的人,不怕結婚晚;有事業的女人,年齡只是個數字而已;
1.11 一線城市有能力的人會更快的凸顯出來,但前提是遵守職場法則;
1.12 有的時候,太聽父母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好孩子。但是,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2
行業和崗位篇
2.1? 有前景的行業有三個基礎判斷方法:
1)短期看投資人的投資方向;
2)長期看剛需;
3)比上述兩點更有前景的,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根據自己在某個垂直領域的經歷,為你的用戶提供差異化的針對性服務。這一點,也滿足國家提出的“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方針;
在此,推薦閱讀《塔木德》一書;
2.2? 挖掘前景行業需要的不是邏輯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而是對商業敏銳的嗅覺和悟性。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當下比較熱門的幾個行業——內容、娛樂、運營和自媒體,這些行業熱門是熱門,可問題是,萬一熱乎勁過了,你該咋辦呀,難道要再換個行業,繼續跟風?
不追隨熱門行業,是高手需要修煉的其中一課;
2.3? 有些崗位,也可以是行業:金融服務(會計、理財師和保險銷售等等)、設計、教育培訓類和咨詢類等等。這些行業可以依靠自己的實力,打造個人IP;
2.4? 任何行業都有行業生長周期,比如會經歷波峰和波谷,這很正常,那么問題的關鍵來了,你是否有一顆敢于沉淀十年的決心;
2.5? 行業的一般分類方法
1)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
2)線上行業、線下行業(傳統行業),以及線上與線下的整合(B2B、B2C和C2C等等);
3)熱門行業的機遇不一定適合你,前景行業需要沉淀;
2.6? 在選擇完行業后,找一個自己能干的崗位開始干起,要未雨綢繆,厚積薄發;
2.7? 關于創業
1)線上行業創業相對容易,因為不需要前提投入的多,但前提是你得有干貨;
2)不要等積累好了再輸出,變積累邊輸出;
3)立竿見影要不得;
2.8? 成熟的麥穗,永遠是沉甸甸的低下頭,享受春天般的陽光和溫暖;
3
學歷篇
3.1? 越好的公司對人才的招聘需求越高,這和大學選拔人才是一個道理;
3.2? 大學期間和讀研期間是最好的試錯機會,除此以外,就是結婚前。結婚生子后壓力會很大。
3.3? 優質的戀愛能彼此共同成長,切忌隨便談戀愛;
3.4? 你在戀愛中,選擇伴侶的眼光;和你在事業中,選擇合伙人的眼光一致;
3.5? 關于讀研和工作的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單位時間高效利用的博弈,如果讀研三年能讓你瘋狂試錯找到方向,讀研就不可惜,但前提還是先選城市、再選學校、接著選導師,學什么專業不一定干什么對口的工作;
3.6? 如果你攻讀博士學歷,學的專業是醫療、金融、法律、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和審計等高精尖專業,記得要努力讀完,因為,高精尖人才的需求還是很大的,以這類博士學位找工作,收入是可觀的。
但是,也別因為這樣而沾沾自喜,讀書后遲早要進入社會工作的,多學習為人處世肯定不會錯;
4
一些成長心得分享
4.1? 學會給予;
4.2? 學會感恩的面對生活,哪怕當下的生活過的再不如意;
4.3? 用自己的實力,讓自己和家人過的更好的同時,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4.4? 無論在職場打工,還是創業,在遇見競爭對手時,都是小勝靠力,中勝靠智,大勝靠德,全勝靠道,道乃德、智、力之和;
祝大家天天好心情:)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大家早安:)
你的,
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