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不不不不不不熱
01
“你個王八蛋”。
“我*你媽”!
“賤人就算矯情”。
“詛咒你出門被車撞”!
我正在院子里伏案寫作,忽然間這樣的吵架聲隔墻傳入我的耳朵,一句句撞擊著我的耳膜。
聽著這奶聲奶氣的聲音,我知道又是村子里的二丫和大虎在吵架,兩個七八歲的黃毛小孩,嘰嘰喳喳,一吵起來就是半天。
與其這樣,那就不見面,可偏巧村子里的同齡人就他倆,還免不了一起玩耍。畢竟是小孩子嘛,耐不住寂寞,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是常事。
“你個槍崩貨”。
“野種,你以為你是個什么東西,嗯”?
我并沒有偷聽別人講話的怪癖,只是他們的聲音著實雄渾有力,似乎有穿墻破壁的威力,沖擊著我的血脈,拷問著我的心靈。
這樣稚嫩的孩子,竟然口無遮攔地說著這樣惡毒的語言,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罵的話是什么意思。我不禁停筆思索。
02
雖說是童言無忌,可到底還需要有個尺度。小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這樣的話情有可原,但嚴重的是,不知不覺中這些污穢的市井氣早已荼毒了他們的心靈。
久而久之,這樣的毫不顧忌、脫口而出仿佛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習(xí)慣,任何污言穢語都可以推的出口,絲毫沒有覺得不妥,也沒有一點應(yīng)有的羞愧。
記得在從前,村子里的人勤勤懇懇,謙和有禮,見面總會微微一笑相互作揖。而如今的小孩言語竟已這樣不堪入耳,這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
兩小孩的對罵還在繼續(xù),我早已無心繼續(xù)聽下去了。
我隱約覺得二丫那些罵人的話似曾相識,仿佛之前在哪里聽到過似的。
我的面前忽然浮現(xiàn)出了一個婦女的形象,又瘦又矮,罵罵咧咧,顫顫巍巍,整日一幅苦大仇深、憤世嫉俗的樣子,就好像這世界都虧欠她。
她便是二丫的母親――王氏。
我恍然大悟,那些臟話的源頭原來在她這里。
說起這王氏,村里人可不陌生,她就是遠近聞名的“沒遮攔”,在我們這一帶都小有名氣。
03
鄰居老王夫妻二人關(guān)系一直不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大打出手也早已屢見不鮮。
我不知道為何這樣的兩個人能湊到一起,如今20年過去了,兩人還是老樣子,非吵即打,當初并非一見鐘情,后來也沒有日久生情。
叫喊聲、罵嚷聲、摔碗聲、摔門聲與孩子哭喊聲混成一片,這就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鄰居女人哭喊,夫妻吵架沒有人管。
大抵,這就是非自由戀愛的詬病吧,生硬捆綁在一起的兩個人,為了結(jié)婚而結(jié)婚,注定與幸福無緣。
在婚姻中,似乎女性總是弱勢群體,在20多年的吵打中,老王的妻子身體被傷害過無數(shù)次,心靈也逐漸千瘡百孔。她一次次聲淚俱下,對于這段婚姻,她早已身心俱疲。
老王酷愛打麻將,年輕時甚至三天三夜的“大戰(zhàn)”過,輸過的錢不計其數(shù)。老王的妻子格外反感老王打麻將,她覺得這無異于賭博,輸贏不保,日子不是這么過的,過日子是要精打細算的。
因為打麻將,他們二人吵過、打過,但都無濟于事,老王仍舊愛打麻將,老王的妻子仍舊反感打麻將。
老王的妻子也不是沒想過離婚,但是看著兩個孩子一天天長大,她實在不忍心,母愛使她只能委曲求全。
要是離婚,兩個孩子帶著生活太艱辛,留下又舍不得,她一生堅強,唯有兩個孩子是她的軟肋。
04
她經(jīng)常對著老王破口大罵,什么詞句難聽說什么,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解氣。
一雙兒女早已看夠了母親的淚眼婆娑,雖是心疼,也終無奈,畢竟大人們的事,小孩是做不了主的。
她不僅當面罵,老王不在的時候她也罵,她的心里積攢了太多怨氣,甚至可以說是仇恨。
老實說,除了口無遮攔她一個女人家著實是手無縛雞之力,尤其是像她這樣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農(nóng)村婦女。
臟話似乎就是她的唯一武器,她以此來自衛(wèi)。企圖用那些惡毒的字句來摧毀對方的城池,殊不知是作繭自縛。
她更不知道的是,她這樣日復(fù)一日、喋喋不休的“教育”早已在她孩子的身上種下了說臟話的種子,耳濡目染遠比刻意教育影響深遠。
所以如今的二丫完全是她母親的縮影,小小年紀便滿口臟話,斤斤計較,沒有一點禮貌,也絲毫不懂得謙讓。而且二丫口中的那些臟話完全是照搬她媽罵她爸的那套,母女倆連罵人的語氣和神態(tài)都一樣。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個孩子從小養(yǎng)成的習(xí)慣會主導(dǎo)她一生的行為,或好或壞,長大時是極難更正的。
所以從二丫的媽媽身上,我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二丫長大后的模樣――一個同樣可悲的復(fù)制版農(nóng)村婦女。
05
我不是歧視農(nóng)村人,只是農(nóng)村的卻有太多的局限,禁錮人的身子甚至是思想。久而久之,由于能接受到的新鮮思想有限,人就開始迂腐愚昧、目光短淺。
我也來自農(nóng)村,所以深受其害。
然而我寫這些并不是想抨擊農(nóng)村人,我更想說的是家庭教育。
很多時候父母們可能意識不到,你怎樣,你的孩子就怎樣。
你愛說臟話,你的孩子便滿口臟話;你一毛不拔,你的孩子便小氣吝嗇;你畏畏縮縮,你的孩子便戰(zhàn)戰(zhàn)兢兢;你欺軟怕硬,你的孩子便巧言令色;你耀武揚威,你的孩子便道貌岸然;你驕奢淫逸,你的孩子便侍寵而嬌;你堅韌頑強,你的孩子便不屈不撓;你勤儉節(jié)約,你的孩子便惜土如金。
這世界刻在你身上的烙印,終將成為了禁錮你孩子的牢籠,而你是中間的劊子手,扼殺了你孩子擁有其它生活的可能性。
可能有一天,你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自己正重復(fù)著父母曾經(jīng)的生活,恍然如隔世,記得曾經(jīng),自己明明是討厭這樣的生活的。
就這樣,你重復(fù)著父母的生活,而你的孩子又重復(fù)著你的生活,輩輩相傳,像是遺傳的特征一樣。
就算拼了命想擺脫這樣的生活詭計,終究會有影子留在身上,因為根就在那里。
06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小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孩子無條件地相信父母都是對的。
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日后的效仿標準。
父母關(guān)系不和的家庭,孩子們小時候是缺愛的,即使父母把好吃的好穿的都給了她們,但始終難以填充她們內(nèi)心對于愛的渴望。
每當父母吵打,她們就覺得是自己的罪過,她們覺得自己在這個家里是多余的。她們拼命的乖一點,成熟一點,從不和父母提無禮的要求,主動去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她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換回整個家庭的和睦,她們只是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能像別人家的爸爸媽媽一樣相親相愛。
長大后的她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去相信愛情,不愿意接納別人,生怕自己重蹈父母的覆轍。在愛情中她們筑起了高高的心墻,別人進不來,她們也出不去。
提到愛情,她們總是垂頭喪氣,她們認為愛情就是苦難人生的開始,她們認為愛情就是吵打謾罵,她們認為愛情會捆綁自己一生的自由。在她們眼里,愛情就是一場災(zāi)難。
就算是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她們也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當時的舉動。當遇到矛盾紛爭的時候,她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yīng)對,唯一能想到的只是父母那樣的吵打。
家庭不和,也會讓一個孩子格外自卑,他們像是離群的孤雁一樣,獨自應(yīng)對著這世間的冷暖,他們有苦不敢言,有冤不敢訴。
在之后的學(xué)習(xí)、生活、職場中,他們的性格逐漸內(nèi)向孤僻,不愿意與人接觸交流。那些患有抑郁癥或者自閉癥的孩子,糾其本源還是缺愛。
07
父母在吵架時可能是一時氣盛,著實忍無可忍,他們像兩頭怪獸,撕扯、扭打在一起。他們根本沒有考慮到旁邊淚眼婆娑的孩子,他幼小的心里承受了多少。
可能一會兒父母想開了,氣消了,又和睦了。但是孩子不懂,在他看來,父母吵打時,自己的整個世界就崩塌了。
很多父母選擇離婚,以此來一了百了,結(jié)束痛苦。可他們不知道,這樣也就親手埋葬了孩子們的未來。
父母離異的家庭,孩子從小就倍受非議、白眼,他們識盡了人間的甘苦,他們痛恨這個世界。
他們不理解:為什么別人都有爸爸媽媽的愛,自己卻沒有?
長大后他們也對世界冷眼相待,他們張揚叛逆、桀驁不馴。父母也會覺得虧欠他們,對他們也總是放松限制,缺乏管教讓他們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厭學(xué)、抽煙、喝酒、染發(fā)、早戀、打架,出入網(wǎng)吧、游戲廳以及各種娛樂場所,他們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小混混。
缺愛讓他們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他們選擇消極度日,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以此來刷自己的存在感。
每一個“問題少年”背后,都是一對“問題父母”,都是一個破碎家庭。
08
其實,文章開頭的二丫就是我,我就是二丫的原型,二丫的父母老王就是我的父母。
如今的我20出頭,卻不敢去愛。不敢敞開心扉,也不相信愛情。
我讀過太多甜蜜的故事,可終究敵不過眼前殘酷的現(xiàn)實。
對于父母的吵架,我怕的要死,但卻無力至極。
小時候的我總是害怕父母離婚,害怕他們中的任何一方拋下我。如今長大了,我倒也不害怕他們離婚了,或許分開后彼此會更幸福。
如今的我雖然還會心痛,但也早已習(xí)慣了他們的吵打,可是我卻十分心疼年幼的弟弟,他還不懂事,父母每吵打一次,都是對他心靈的一次傷害。
爸爸媽媽都愛我,這一點我知道,所以索性我還沒有成為“問題少年”,性格雖是火爆但也算溫潤。
我常想,或許爸爸媽媽都沒有錯,真正錯的是他們“在一起”這件事。
如今的我,十分羨慕那些相愛的人。無論貧富,只要二人真心相愛,就是愛情最好的模樣。
如今我終于有勇氣寫下這個故事,是想告訴父母們:能忍讓的就別吵鬧,能吵鬧的就別打架,不要讓你們愛情悲劇,成為孩子一生的陰影。不要讓孩子們成為你們愛情的附屬品、戰(zhàn)利品或犧牲品。
所以年輕人們,你們一定要慎重對待愛情,慎重對待婚姻,只為了自己不成為當初的父母,只為了我們的孩子們不用像我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