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大年初八,2月4號了,那些元旦做的新年計劃,現在忘光了嗎?
過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可能對不同階段的人有不一樣的答案。
年紀大的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催促年輕人為自己的家族再添人丁,娶回一個或者再生一個。
處于事業發展期的中青年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賺更多的錢,追求自己向往的權利,獲得社會地位。
年輕的孩子們,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逃過家族的壓力,繼續自由的生長。
看起來每個人過年的目的都不一樣,然而仔細看來,大家的任務都一樣。無非就是把過去的那一年收整收整,歸置到自己過往的人生經歷中去(年終總結),把來年規劃規劃,看看自己的人生經歷還需要些什么色彩(新年計劃)。這和家庭的歲末大掃除是一樣一樣兒的。
既然這樣,“反年派”(那些反對過年走親戚,熱鬧慶祝春節的人)肯定要說了,我一個人整理不就好了嗎?何必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水土不服(從小在外地出生的孩子,長到3-5歲第一次回老家的比比皆是,常常好多天不能正常吃喝,總是帶著家鄉的一肚子食物,回到自己的地方才能排泄出來)受這個罪?
試想一下,寫一本小說,是不是要先構建一個故事發生的背景,然后,要有烘托人物的環境,配角,群演,最后,才能讓主角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現給觀眾?
每個人都是一本小說(自傳),你是這本小說的作者,你也是這本小說的主角。故事要如何發生,需要哪些配角和群演,由你說了算,但是你不能演獨角戲。過年,就是讓你從各路群演及配角中出來,回到你的主角位置。
“保年派”是不是找到了過年的意義?然而并沒有。
如果你只是被動的參與過年,在服飾上,氣場上都做好了準備,但是如果你沒在人生劇本上真正找到自己的主角地位,這個年對你并沒有什么卵用。你真的只是重復了上一年,以及上上一年。喧囂過后,你的心理并沒有因為親情的奔波而充盈,反而是無盡的空虛。新的一年,你仍舊不知道該如何續寫你的自傳。
如何真正做過年的主角。
1、整理過往的人生劇本
回老家的一系列行為都是在整理過往的人生劇本:
翻看過去的日記,相冊,同學錄;
和老同學聚會;
和老朋友喝茶;
見家里的老人,和他們談起過去的事;
在這些過程中,快速回放過去幾十年或者十幾年,你的人生劇本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參與人物。
2、認識和感受自己的主角角色
在工作中,你可能盡心盡力做好配角和群演,不能舒展自己的身體,表露自己的情緒,因為主角有可能不喜歡而刪除你。
回到老家,你有回歸老巢的自在。不管如何,主角都不會被踢出啊。
在那間裝滿童年回憶的老房子里,吃著媽媽做的早飯,睡到中午的懶覺,都是你的主角設置。
你不用討好別人,你自由自在。
有些人說自己會被催婚,被七大姑八大婆議論,有點不自在。
那要看看是不是因為他你的人生劇本沒有設置好,或者是已經設定好,自己的行為卻沒有表現出堅定的維護,才讓別人想插手來補充。
我有一個朋友,結婚十余年了,兩人結婚時就決定丁克,也與雙方父母談好了這個事,所以他們根本不會有催生的事情發生。
還有一個朋友,和男友在一起也是十余年,一直沒有領證,是不婚主義者。我們這些朋友一點不奇怪她的做法,因為我們已經接受她對自己人生的設置,而且她的過往經歷以及現在的所作所為,都彰顯著她的這個性格和人生方向,很和諧,很堅定,很簡單。那么明顯的界限,如果還有人試圖要去跨越,只能說ta作死。
堅定的持續的做自己,如果小說中的角色今天勇猛,明天柔弱,就會很分裂,始終如一的表達自己的意愿,并不斷修正別人對你的認識,你的角色才如此鮮明,并且不會輕易被別人侵犯。
3、挑選你的配角
你的主角定位讓你去挑選,你和什么樣的人一起生活,你和什么樣的人交流思想。你自帶主角光環,如果你非要弱化自己的性格特征,去別人的人生劇本里做配角,做群演,導演也幫不了你。
4續演你的人生劇本
我常常在陷入無助和迷茫,看不清楚前路時,喜歡畫一個人生的坐標軸。
在這個坐標軸上找到自己現在的點。
我像一個外人似的站在旁邊審視自己的人生:
過去30幾年發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
它對現在的我有什么影響?
它還會繼續對將來的我產生多大的影響?
接下來我期待什么事情發生?
我要避免什么事情發生?
我現在做的事情對我的整個人生有什么意義?
現在的小麻煩會把我推進人生低谷嗎?
現在的小得意會把我推入人生高潮嗎?(這樣的事情應該很少)
如果不會,我還要焦灼在這件小事上嗎?
我當下應該做些什么事情呢?
最后,請安心等待故事的發展,努力推進故事的高潮,平心靜氣接受故事的尾聲。享受故事每個階段的美。
新的一年,祝各位:
努力做好自己的主角,合作好配角,少做群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