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愛的藝術》
01
在《愛的藝術》這本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論述母愛的部分。
母親,在弗洛姆看來,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最親密的聯(lián)結。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發(fā)自內心的,天然的愛,這一點和父愛產(chǎn)生了區(qū)別。
母愛代表著無條件的接納。弗洛姆認為母親在孩子一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除了母親會用乳汁養(yǎng)育孩子長大之外,更重要的是,母親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會如同乳汁一樣滋養(yǎng)孩子的成長。
換句話說,一個幸福的母親,才能帶來一個幸福的孩子。如果母親對這個世界充滿敵意,充滿恐慌,那么她的孩子,也很難安全地看待這個世界。
如同弗洛姆在書中的比喻:
乳汁象征母愛的第一個方面:對生命的關心和肯定,蜂蜜則象征生活的甘美,對生活的愛和活在世上的幸福。大多數(shù)的母親有能力給予“乳汁”,但只有少數(shù)的母親除乳汁外還能給予“蜂蜜”。為了能給予“蜂蜜”,她不僅應該是一個好母親,同時也應該是個幸福的人——但這一目標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達到。
02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母親是否幸福和安全,有一個突出的判斷方式,即是否能夠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我想很多母親都會說,當然啊,我當然無條件愛我的孩子,不論他是好是壞,調皮還是安靜,我都愛他。
事實上真的這樣嗎?
曾經(jīng)接到過這樣一個母親的咨詢,說她的孩子上了大學之后特別叛逆,不去上課,不聽老師不聽父母,最后居然鬧到要休學。孩子的理由是,覺得自己很迷茫,想休學給自己一個思考和緩沖。這位母親對此非常不理解。她說,我和他爸爸奮斗這么多年,不說出人頭地,也都是有頭有臉,我真的受不了我的孩子居然會休學!
我問,休學對你有什么影響?
這位母親說,我都沒臉去上班了!同事家的孩子不是出國就是讀研,我的孩子只上了個國內的大學還不是最一流的,現(xiàn)在又要休學,別人要怎么看我?!
我啞然。
這位母親,在我看來,就是將自己的需要綁定在孩子身上,甚至因為自己的不安全和不滿足,而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要求休學,激起了她的強烈反對,因為無法想象休學后自己的生活。
我以為,這樣的母親,能夠給孩子安全感就太少了。
特別讓我感到傷心的是,我問了她一個極端的問題:假設你的孩子能夠如你所愿,乖乖完成學業(yè),并且學有所成,出類拔萃,成為人中龍鳳,但40歲的時候突然因為疾病死去,抑或是沒有完成學業(yè),最后學了一門手藝,平平凡凡,卻能長壽,你想要哪一種情況?
這位母親一刻也沒有猶豫地回答:自然是第一種!
這個問題,我曾經(jīng)問過很多母親,出乎我的意料,越是學歷高,社會地位較高的母親,選擇第一個答案的比例就越高。
這不禁引起我的深思: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讓這些母親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能夠一直平安健康地活在人世。
這樣的例子,在我的咨詢中絕不罕見。拿出來在此,只是想說明,一位母親的幸福感是多么的重要。
03
背負的負累太多,想法太多,你累,孩子更累。
很多母親以為,給了孩子“乳汁”,就夠了,孩子就應該是幸福的。但她們忘了,孩子會長大,終究會“離乳”,不僅是生理上,更是心理上的“離乳”。而很多時候,恰恰是母親自己做不到“離乳”,一個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如上述例子中,將自己的需求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弗洛姆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說道:
“只有在這個階段,母愛才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這時就要求母親無私并能貢獻出一切,除了被愛者的幸福一無所求,但恰恰在這點上許多母親都失敗了。自戀的、專制的和貪婪的女性在孩子尚小的時候,可以是一個很疼愛孩子的母親。但是當孩子處于同母親分離的階段時,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愛的女性,那些覺得給比得更幸福的女性,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實的女性才會繼續(xù)是一個疼愛孩子的母親。”
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嘗容易。雖然我的孩子還小,還處在真正的“哺乳期”,但我也有過這樣“離乳”的艱難體驗:孩子小時候老人都說哄睡要抱著,但我偏偏不信,堅持讓孩子自己入睡。
很多次,我在小床邊耐心等待他自己入睡,有時候要坐上將近一個小時,自己也疲憊不堪。每每想要放棄,想著抱起來哄哄算了,但自覺不能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他明明可以,卻因為不給他機會成長,將會多么可惜!于是,日日磨,天天練,終于我的孩子再不用抱哄,自己乖乖入睡。
自此,我學習到了,母親要對孩子有信心,前提是對自己有信心,肯給孩子機會,不要事事代勞,這需要“放手”。這種“放手”,需要有接受所有結果的勇氣,需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若事事苛求,那么孩子也難以成長。
這么小的孩子就已經(jīng)有了自我成長的需求,更何況是大孩子了!
因此,每一位母親,都不容易,都行走在自我修行的路上,從與孩子的互動中,得到更多智慧與力量,也是一種圓滿。
04
很多母親,自己在生活中,備嘗艱辛,卻活的不通透,不幸福。很多人,不會愛自己,因為他們的父母不會自愛。不愛自己,就會在做事時對自己有太多的苛求,生活中有太多“我一定要。。。”“我必須要。。。”的信條。你信奉這樣的信條,強迫自己努力,取得一些成績,但這并不能說明你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母親。
一個女人,若要成為母親,需要首先能夠很好地與自己和諧相處。在生活中給自己足夠的蜂蜜,才能將蜂蜜帶給孩子。
一個母親,要先懂得愛的真諦:首先關愛自己。這絕不是自私,學會好好愛自己,關懷自己內心的感受,才能夠用美好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看待挫折,看待平凡,看待不足。
知道自己有不足,而依舊愛自己,這樣的母親是自足的,安全的。是擁有充足生命力的。是能夠給出蜂蜜的母親。
如果你是母親,請永遠不要太過苛求自己,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你的現(xiàn)在就是最好狀態(tài)。這樣,你會帶給孩子達觀的心態(tài),
如果你是母親,請試著接納過去的自己,試著原諒,試著包容。你會帶給孩子重整旗鼓的勇氣。
如果你是母親,請努力與自己的父母在內心上達成和解。因為這樣你才會擁有完整的自己,擁有完整的愛。你會帶給孩子一輩子的安全感。
如果你是母親,請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一餐一飯,一舉一動,待人接物,都優(yōu)雅得體。你會帶給孩子從容的氣度與教養(yǎng)。
如果你是母親,請一定不要放棄自己的形象。蓬頭垢面不是你努力生活的必然結果,每天用心描繪自己的眉眼,就是在描繪美好的生活。你會帶給孩子對生活真切的熱愛。
如果你是母親,請幸福地生活著。你會帶給孩子圓滿的生命。
祝愿有的母親都能夠幸福,每天在心中都開出一朵花,釀出幸福的蜂蜜,滋養(yǎng)孩子,滋養(yǎng)家人更滋養(yǎng)自己。
讓我們一起,養(yǎng)育孩子的同時,別忘了養(yǎng)育自己,愛孩子,更要愛自己,將愛活成一種習慣,你的孩子就會充滿愛與生命的能量。
艾里希·弗洛姆,是著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1900年生于德國法蘭克福猶太人家庭,1922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是二十年代“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納粹上臺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等學術機構講學,并先后執(zhí)教于墨西哥國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迦諾。
弗洛姆的研究根植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他認為人是各自所在文化的產(chǎn)物,在現(xiàn)代工業(yè)化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自我疏離,這種孤立感導致人們潛意識下渴望與他人結合、聯(lián)系。
弗洛姆以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文筆,創(chuàng)作了大量學術著作和普及型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愛的藝術》、《逃避自由》、《健全的社會》、《精神分析的危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