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通靈神探》是一部美國電影,拍攝于2013年,2016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電影以謀殺案開頭,相同的作案手法已經出現三次,可以定性為連環殺人案。FBI專案組一籌莫展,探長喬決定去請早已歸隱的法醫神探約翰出山,而他的助手凱瑟琳對此大有異議。
到了約翰隱居的寓所,喬讓凱瑟琳在車里等候,這令凱瑟琳大為不滿,既然如此喬何必帶自己來呢?喬的回答是讓她欣賞美麗的風景。當然,喬帶凱瑟琳來這里別有用意,只是他不愿說穿。
隱居的人大都有些怪異。約翰顯然不想接待任何人,但他最終還是讓這位老朋友進了門,敘舊之余,喬請約翰出山,約翰則斷然拒絕。尷尬之時,凱瑟琳闖了進來,因為探長留在車內的電話響了,必須讓探長來接。
凱瑟琳就這樣出現在約翰的面前,這一場面未必不是出自探長喬的設計。約翰當年之所以辭去工作隱居,是因為女兒得白血病離世,然后妻子棄他而去,正值青春的凱瑟琳的到來,必然喚起與世隔絕的約翰內心深處某種情感的覺醒。
然而,約翰還是拒絕了。喬和凱瑟琳把案件資料留給了他,還是希望約翰能出山助其一臂之力。第二天一早,約翰居然出現在了他們面前,為什么呢?因為在他拒絕跟凱瑟琳握手而凱瑟琳拍拍他的肩頭時,他看到了凱瑟琳中彈的未來,正如他也看到了老朋友喬將要死去的畫面。
能夠看到別人的未來,正是約翰作為神探的過人之處。約翰不由不想參與其中,試圖阻止更多悲劇事件的發生。畢竟,他人雖隱居但心中有情。
二
當又一起謀殺案發生,約翰親自到了現場,通過觸摸死者獲得了一些關于過去和未來的片段畫面。當警察把死者的丈夫抓捕歸案,這個丈夫雖非真兇卻是在巴望妻子自殺而死的人,因為他是同性戀還有艾滋病,而他的妻子同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這是何其殘酷的夫妻情!
通過這個案件,約翰得出結論,受害者無一不是患有絕癥的人,兇手似乎在為“慈善”殺人。這一點未得到喬和凱瑟琳的認同,因為有個小男孩被殺時身體健康。約翰說服了小男孩的家長做尸檢,在尸檢的時候他接到了一份神秘傳真,告訴他要檢查小腦葉,果然那里長著腦瘤。
約翰打了退堂鼓,要從此退出,因為他認識到自己遇到了更強的對手,也就是那個兇手和他一樣能通靈并預見未來,能力還勝他一籌,自己和警方的活動都在被這個人牽著鼻子走。
在凱瑟琳的懇求下,約翰沒有退出,然而堅持的結果還是處于被動,一切都在兇手的布局之中陸續發生。喬在抓捕兇犯時被另一個歹徒擊中,臨終前他坦言自己已經身患絕癥,但不想這么快死去,渴望活著多做一些事情,例如教會兒子開車,讓妻子搬到鄉下去住。喬還囑咐約翰一定要找他的妻子和好。
為了給喬報仇,約翰和凱瑟琳都堅持要將連環案的真兇捉拿歸案,他們的堅持依然沒有逃脫兇手的布局,一切都在按照他的預設進行。
三
在這部影片中,主人公神探約翰并沒有戰勝他的對手,也就是連環案的真兇,他的通靈能力也無法阻止悲劇的進一步發生,這讓人有些失望。可見,能夠預見未來也同樣對現實規律無能為力,這倒有些宿命論的意味,未免消極。
相反,同樣具有通靈能力的兇手查爾斯卻試圖運用自己預見別人未來的能力來改變一些現實情況。他主動找到約翰攤牌,像對知音一樣講明了自己的作案動機:為了免除身患絕癥之人最后的痛苦掙扎,自己用快速無痛苦的辦法提前結束了他們的生命,這類似給人實施安樂死,是慈悲之舉。
這番話,曾經對約翰有所觸動,令他猶疑不定。然而老朋友喬在臨終前說過不想這么快就死去而想再活些日子多做點事情的話,讓他懂得了真兇查爾斯沒有權力決定別人的死亡時間。他告訴查爾斯,能夠預見別人的未來并不意味著要去充當上帝的角色,并不贊同查爾斯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然而結局仍在查爾斯的掌控中,他精心布局,成功地實現了讓約翰為了救凱瑟琳的命而開槍打死自己的計劃。最后,凱瑟琳雖然中槍但生命無憂。
查爾斯為什么要迫使約翰打死自己?他說自己做不下去了,要找個人來接替自己,雖然約翰堅決不肯朝他開槍,但是凱瑟琳的到來成為契機,為了救凱瑟琳約翰必然開槍,這一切都在查爾斯的預測之中。
查爾斯或許也患有絕癥吧,要不然,用他的話來講,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一切正常,沒有任何心理問題,怎會忍下殺手?即使是為了免除絕癥患者的臨終痛苦,去謀殺別人也是不可理喻。
四
影片最后,約翰與分開很久的妻子又走在了一起。在和妻子盡情相擁之際,約翰憶起了當初女兒生不如死的樣子,在經受了兩年多的精神折磨之后,約翰偷偷地在女兒輸液管里注入了可安樂死的藥物,讓女兒快速而平靜地死去。
或許,這就是妻子拋棄約翰而去的主要原因吧。這時候,查爾斯的話又在約翰的耳邊回響:最深的愛卻是最難實現。
影片由此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假如你愛的人身患絕癥,承受著生不如死的病痛折磨,出于愛,是選擇讓他安樂地死去還是選擇讓他活著飽受折磨?
查爾斯和約翰都有過讓別人安樂死的舉動,只不過前者針對的是數個陌生人,后者針對的只是自己心愛的女兒。查爾斯的行為肯定是既違背了道德又違犯了法律,因為他沒有權力決定他人的死亡,系列犯罪還危害公共安全,造成社會恐慌。然而約翰呢?他偷偷讓女兒安樂死的舉動,也不合法,即使在允許安樂死的地方,也要走一系列的法律程序。約翰的做法,同樣無異于謀殺。
安樂死一直在被人爭議。2017年春天,臺灣著名言情女作家瓊瑤和其繼子女還曾因此產生過大論戰,引發網絡熱議,那就是一個人的死亡究竟該由誰來決定:順其自然看天意?重病患者的個人意愿?最親近的人代為決定?討論許久,至今也沒得出一個公認的論斷。
正如這部電影中所展示的那樣,絕癥患者的想法并不統一:約翰的女兒當初生不如死,或許不如盡早離去;約翰的朋友喬則明確表示不想這么快死去,還有事情要做。除了不主張自殺,一個人應該最有權利決定自己深陷絕癥危機時是否要活下去,但是患者本人的想法不會一樣,有人想死,有人想活,有人則想不明白。這尊重患者意愿來決定是否執行安樂死,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太難。
至于讓近親屬來決定患者的生死,就怕一些近親屬懷有私欲,或為早日奪得財產,或為早日擺脫負擔,而在違背患者意愿或患者還有生機的情況下為患者實施安樂死,因此不可輕易允許。這就是安樂死立法難的根本原因所在。
五
面對死亡,人類格外脆弱。在死亡面前,鮮活的生命不堪一擊。因此有人說,除了生死,人生在世沒有大事兒。這樣說有道理。
可是,道理歸道理,生活歸生活。人們在活著時,還是會為自己遇見的人和事而勞神,還是會在乎不如意的種種經歷。例如影片中的凱瑟琳。最初探長喬提出要請能通靈的神探約翰出山時,她表示不信靈異這一套。后來,約翰神一樣說出了她不堪的過去,不由讓她淚流滿面。
被男友拋棄,生下女兒送人,這段不為人知的過去一直深埋于凱瑟琳的心底,那是她最隱秘的傷痛??墒牵s翰告訴她,沒有人會在意這一切。
是啊,沒有人會在意!無論一個人經歷了什么樣的痛苦打擊,都沒有人像你自己那樣去在意心底的創傷。真正關心你的人,會給你溫暖和慰藉,但不能代替你承受痛楚與陰影;對于更多的人來說,別人再大的事情只是一時的新聞,雖然短時間內會成為街談巷議,但是很快就能被大眾遺忘。
每個人最終要面對的是自己,所有的痛苦憂傷只能自己來扛,沒有人會在意。這是約翰痛失愛女后關于人世的透徹感悟,并非無病呻吟之語。只有真正有過痛苦經歷的人才能理解經歷痛苦之人的心情。約翰能理解凱瑟琳的苦,凱瑟琳也能了解約翰的痛。
《通靈神探》這部電影,沒有美國電影慣有的美女硬漢一見面就鐘情,一鐘情就上床的濫俗情節,實在難得。影片著重探討了是否有權利讓他人安樂死的沉重話題,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真摯而純潔的友情,既具觀賞性又有思想性,恐怖氛圍不是很濃??赐觌娪?,最引人深思的還是執行安樂死是否真正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