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曰“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三人乘馬引從者往隆中。離草廬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馬步行,正遇諸葛均。玄德忙施禮,均曰:“昨暮方歸,將軍今日可與相見。”言罷,飄然自去。
? ? ? ? 三人來到莊前叩門,童子開門出問,玄德曰:“有勞仙童轉報,劉備專來拜見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雖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晝寢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報。”分付關、張二人,只在門首等著。玄德徐步而入,見先生仰臥于草堂幾席之上。玄德拱立階下,半晌,先生未醒。關、張在外立久,不見動靜,入見玄德,猶然侍立。張飛大怒,謂云長曰:“這先生如何傲慢,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高臥,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長再三勸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門外等候。望堂上時,見先生翻身將起,忽又朝里壁睡著。童子欲報,玄德曰:“且勿驚動。”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口吟詩曰: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 ? ? ? 孔明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童子曰:“劉皇叔在此,立候多時。”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報?尚容更衣。”遂轉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茶罷,孔明曰:“昨觀書意,足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玄德曰:“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
? ? ? ? 孔明笑曰:“愿聞將軍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言罷,孔明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于中堂,指謂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玄德聞言,避席拱手拜。只這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詩贊曰: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 ? ? ? 玄德拜請孔明曰:“備雖名微德薄,愿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備當拱聽明誨。”孔明曰:“亮久樂耕鋤,懶于應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蒼生何!”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濕。孔明見其意甚誠,乃曰:“將軍既不相棄,愿效犬馬之勞。”玄德大喜,遂命關、張入,拜獻金帛禮物。
? ? ? ? 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后人有詩嘆曰: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 ? ? ? 玄德等三人別了諸葛均,與孔明同歸新野。玄德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孔明曰:“曹操于冀州作玄武池以練水軍,必有侵江南之意。可密令人過江探聽虛實。”玄德從之,使人往江東探聽。
? ? ? ? 卻說孫權自孫策死后,據住江東,承父兄基業,廣納賢士,開賓館于吳會,命顧雍、張纮延接四方賓客。連年以來,你我相薦,文武諸人,共相輔佐,由此江東稱得人之盛。建安七年,曹操破袁紹,遣使往江東,命孫權遣子入朝隨駕。權猶豫未決,從周瑜、張昭言,謝使者不遣子。自此曹操有下江南之意,但正值北方未寧,無暇南征。
? ? ? ? ? 建安八年十一月,孫權引兵伐黃祖,祖軍敗績。權部將凌操輕舟當先殺入夏口,被甘寧一箭射死。凌操子凌統,時年方十五歲,奮力往奪父尸而歸。權見風色不利,收軍還東吳。?
? ? ? ? ? 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翊性剛好酒,醉后嘗鞭撻士卒。丹陽督將媯覽、郡丞戴員,乃與翊從人邊洪結為心腹,共謀殺翊。時諸將、縣令皆集丹陽,翊設宴相待。翊妻徐氏美而慧,極善卜《易》,是日卜一卦,其象大兇,勸翊勿出會客。翊不從,遂與眾大會。至晚席散,邊洪帶刀跟出門外,即抽刀砍死孫翊。媯覽、戴員乃歸罪邊洪,斬之于市。
? ? ? 二人乘勢擄翊家資、侍妾。媯覽見徐氏美貌欲據為己有,徐氏曰:“夫死未幾,不忍便相從。可待至晦日,設祭除服,然后成親未遲。”覽從之。
? ? ? ? 徐氏乃密召孫翊心腹舊將孫高、傅嬰二人入府泣告始末,言畢再拜。孫高、傅嬰皆泣而從。于是密遣心腹使者往報孫權。
? ? ? ? 至晦日,徐氏先召孫、傅二人伏于密室幃幕之中,然后設祭于堂上。祭畢,即除去孝服,沐浴熏香,濃妝艷裹,言笑自若。媯覽飲醉,徐氏乃邀覽入密室。孫、傅二將軍持刀躍出殺之,復傳請戴員赴宴亦殺之,使人誅戮二賊家小及其馀黨。孫權取徐氏歸家養老。后人有詩贊曰:才節雙全世所無,奸回一旦受摧鋤。庸臣從賊忠臣死,不及東吳女丈夫。
? ? ? ? 東吳各處山賊盡皆平復,大江之中有戰船七千馀只。孫權拜周瑜為大都督,總統江東水陸軍馬。權母吳太夫人病危,召周瑜、張昭托付后事,言訖遂終。孫權哀哭,具喪葬之禮。
? ? ? ? 至來年春,孫權商議欲伐黃祖。猶豫未決之際,平北都尉呂蒙入見告權曰:“黃祖部將甘寧來降,前東吳破祖時,祖得甘寧之力,救回夏口,乃待寧甚薄。今日欲投江東,恐江東恨其救黃祖、殺凌操之事。”孫權大喜曰,呂蒙引甘寧入見。參拜已畢,寧曰:明公若往攻祖,其勢必破。既破祖,鼓行而西,據楚關而圖巴蜀,霸業可定也。”孫權曰:“此金玉之論也。”遂命征討黃祖。
? ? ? ? 細作探知,報至江夏。黃祖急聚眾商議,令蘇飛為大將,陳就、鄧龍為先鋒,盡起江夏之兵迎敵。陳就、鄧龍各引一隊艨艟截住沔口,艨艟上各設強弓硬弩千馀張,將大索系定艨艟于水面上。東吳兵至,艨艟上鼓響,弓弩齊發,兵不敢進,約退數里水面。甘寧乃選小船百馀只,每船用精兵五十人:二十人撐船,三十人各披衣甲,手執鋼刀,不避矢石,直至艨艟傍邊,砍斷大索,艨艟遂橫。甘寧飛上艨艟,將鄧龍砍死。陳就棄船而走,呂蒙直將其砍翻。比及蘇飛引軍于岸上接應時,東吳諸將一齊上岸,勢不可當。祖軍大敗。蘇飛落荒而走,被東吳大將潘璋生擒。權命左右以檻車囚之,待活捉黃祖,一并誅戮。催動三軍,不分晝夜,攻打夏口。正是:只因不用錦帆賊,至令沖開大索船。
(備注:圖片來自網絡,文字整理于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