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某高中同學在微信群里說以前紅薯都未吃飽,也不是戲言,也許確屬實情。但我們可能好些,至少紅薯基本上可以敝開肚皮吃。因為我們是山嶺上,山和土都多一些,而山下面的人多地少,自然要困窘許多。紅薯都吃不飽想來也是辛酸極了! 同學的話勾起我與紅薯有千絲萬縷聯系的童年時光來。
? 紅薯全身都是寶。紅薯藤是喂豬、喂牛的上好飼料,而且蓬蓬勃勃長勢喜人,幾個月之后就把整快土全覆蓋了,那藤也長出許多“小腳”來,密密麻麻扎根土壤,要把它割掉也不容易呢!一般是霜凍時期才開始割,那時氣溫不象現在,“七月半,看牛伢子傍田坑”(農歷七月半),很冷的,早晨水面就有如紙一樣的薄冰了!所以早晨去割也凍得兩手僵硬,臉和耳朵被風刮得彤紅,甚至都擔心耳朵是否還在,經常不由自主地要摸一下。因為藤疊藤,交織成比較厚的網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分彼此,是典型的“抱團取暖”,所以也考驗你的耐煩心和力氣,要在如麻的藤頭中理清頭緒,一蔸一蔸的分清分割出來也好難!手指本來就木木的,那藤又不聽話又有許多粘粘的白漿,常使人痛苦不堪!割好的紅薯藤一小扎一小扎弄好,整齊的碼放到土邊的石頭上曬,等曬干了再收回來,因為濕的紅薯藤太沉重,從山邊上挑回來太費力氣。曬得差不多的紅薯藤弄回來后再掛放到街頭或屋檐邊的椽梁上,隨用隨取,十分方便。
? 當然紅薯是主角了。一鋤挖下去,幾個紅薯就露了出來,有大有小,像大哥帶著幾個小弟弟;土地肥沃的,一蔸紅薯就有四五斤呢!然后把沾在紅薯上的土抺掉,又濕又粘的土格外冰冷,浸人骨髓。雖然挖紅薯看似簡單,但其實也有“技術”含量,一鋤下去把紅薯挖爛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要“拋”(所謂“拋”就是判斷不能直接挖到紅薯的距離)距離,像司機開車“拋”左右距離一樣。再則要仔細,不能挖漏了,或許漏一個就要餓肚子呢!當然,若是老農,隨便挖,閉著眼睛也不會挖爛紅薯,那一招一式也是百煉成鋼??!把挖出來的紅薯挑回來也不容易!紅薯都種在山上或不起眼的旯旮角落里,哪里有路!主土或好地都不種,是邊邊角角或者較遠的土地才種,所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弄回來。
那時隊上挖紅薯,分紅薯極熱鬧,大人小孩齊出動,人喊馬嘶,比雙搶的氣氛還要熱烈。白天挖,快天黑時由隊長把一天挖的紅薯按大小與好壞搭配分成若干堆,然后由各家各戶抓鬮,定妥之后, 就用箢箕,籮筐把自己那堆紅薯挑回來 。若有月華如水,就踩著月光跟著大隊人馬歡快挑回家;若是只有星星或烏云遮天的漆黑晚上,就打著手電筒,或提著馬燈,或干脆打著火把高一腳低一腳挑回家。那一片山梁人聲鼎沸,火把照天,不明就里的人們還以為是捉山賊,其實是收獲紅薯豐收的喜慶場景呢!? ?
祖母和母親把紅薯看成寶貝,要頂半年糧呢!家里有兩個大地窖,有四五米深,一米多寬,上窄下寬,像個巨大的葫蘆,可以藏幾千斤紅薯。那窖挖在床底下,用幾塊木板蓋著。經祖母和母親靈巧的手,紅薯的花樣百出,如生紅薯絲,即把生紅薯洗干凈,切成大小和長短一樣的絲絲,然后放到大石頭上曬,也不收,等到曬干了再收;紅薯放到地面上“涼”幾天或一個星期后,蔫巴巴的,然后洗干凈放入大鐵鍋里煮熟,再用文火慢慢熬,直到熬出甜蜜蜜的紅薯糖來;然后把黃澄透亮的紅薯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薄片,碼放到竹片片織成的器物上排列整齊的曬,那竹器物一尺五寬,四尺五長,是農村曬東西的常用物;曬得要干不干的時候特別好吃,有點韌勁但又不是特別的硬,不要費很大的勁去嚼,一口咬去特別甜和爽滑,黏稠的感覺特別好,而且是恰到好處的好;也有把煮熟的紅薯在鐵鍋里攪拌均勻,攪成糊狀,然后做成兩寸寬,四五寸長,比紙稍厚一點的紅薯片子,再撒上芝麻。那是放在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大小,長短,厚薄非常均勻,曬干后卷成筒筒或疊成“寶塔山”,很便于收藏。這種A4紙大小的紅薯片片算是比較“珍貴”的,過年的時候,用剪刀剪成三角形的小片子,放到大鍋里伴著河沙或小石子炒,直到炒成金黃色的三角片子,又香又脆又甜,一口咬下去嘎嘣清脆的一響,滿嘴余香,好吃極了!似A4紙的紅薯片最簡單的吃法是放在炭火上烤或者放到柴火灰里面埋著,等到它渾身烤得起“雞皮疙瘩”或像高中某些同學長滿青春痣的臉一樣,就基本上可以吃了!? ? ? ? ?
? 當然,最熱鬧,像過年過節一樣的是制造紅薯線粉,滿街的大人都來幫忙,滿街的小孩都來看熱鬧,一方面是神奇,不起眼的紅薯磨成粉,沉淀曬干后通過物理變化再熱加工變成了線粉;另一方面是紅薯線粉特別好吃!蘿卜絲加線粉,線粉煮干牛肉片,線粉煮魚,反正什么菜加線粉都好。若不加工成線粉,紅薯粉剪蛋,紅薯坨粉也好吃得很;若嫌麻煩,干脆什么加工也不做,就把紅薯放大米飯上?熟,或者把生紅薯切成肉丁丁一樣大小,放到鍋里當成蔬菜煮,加一點蔥花也香噴噴!
我喜歡紅薯。不只是好吃,在物質匱乏的童少年時代養育了我;最重要的是紅薯不嬌貴,容易種。隨便什么土,即使很貧瘠的土地,或者滿是石頭的石山,在每年的4月份插上紅薯秧子,你如果比較勤快就施點肥,澆點水;若沒有時間或比較懶,就那樣完全不管,到秋后也有收獲,堪稱是典型的“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不挑剔,不嫌貧愛富,不懼風雨,也不需特殊照顧,“隨遇而安”,有土就活,就長,就奉獻出自己的全部生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