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定時定額定投法
還記得那個愛吃螃蟹的小A嗎?
本地的螃蟹價格奇葩,時漲時跌,讓人摸不透規律。小A總想在便宜的時候去買螃蟹,于是他每天早晨跑到市場詢問比價,時間久了小A疲憊不堪,每天還要上班和老板同事周旋,哪有時間盯著螃蟹的價格走勢呢?
于是小A想了個簡單的辦法,每周固定的時間去市場,不管什么價格都買上200元的螃蟹回家。
時間再久一點,小A連市場也不跑了,找相熟的老板簽訂協議,每周固定的時間螃蟹送到家里。每次買螃蟹的價格都不同,有高有低,有時候是50元一斤,有時候是70元,還有的時候是30元,平均下來,小A買螃蟹的成本價基本維持在40-50元。
這么做的好處是不用費心費力,螃蟹的成本價也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和長跑市場調研最后的持有成本相差無幾。
如果小A買的不是螃蟹,而是基金,那他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定時定額定投法”。不擇時, 在固定的時間買入固定數額的基金。跑市場就是“手動定投”,找相熟的老板送貨就是“自動定投”,老板可以是銀行、基金公司、第三方基金平臺或是其他智能投顧平臺,按照協議每月固定從你的賬戶劃走相應數額。
02
定時不定額定投法
有一天吃螃蟹的時候,小A一看袋子里螃蟹少的可憐,質問老板,老板很委屈地說,“螃蟹最近100塊一斤,200元只能買這些啊,您是老顧客,我還多稱了呢。”小A一拍大腿,100元一斤的螃蟹太不劃算了,鮑魚才多少錢一斤啊。
當下決定升級每次200元的“傻瓜”購買方法,于是和老板協商,每次送螃蟹的時候,幫他“調整”購買數量,以50元為“均線”,螃蟹價格超過50元,就買200元的,螃蟹價格在50元以下,就買300元的。螃蟹價格要是漲到100元及以上,那天就不用給他送了,他要改吃牛腱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定時不定額定投法”,指的是投資者在上漲行情的時候少買標的,下跌行情的時候多買標的,可以有效攤薄投資成本,也可以強制糾正投資者克服“買漲不買跌”的慣常思維。
相比較定時定額定投法,不定額的方法通常會讓投資者的持有成本更低,但是也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相對充裕的資金量。如果是資金量相對緊張的投資者,比如月薪有限的工薪一族,還是采取“定時定額”的方法比較實際。
03
舉例說明
這是我的基金池中的一只基金,采用的是“定時不定額”的智能定投方法。
可以看到扣款數額不等,實施的“價格均線”是"指數500日日均線",實際定投金額=基礎定投金額*當期扣款率,當期扣款率由前一日收盤價和指數500日均線的比值決定。
通俗來說,就是指數處于高位,本期定投少買,指數處于低位,本期定投多買。我設置的基礎定投金額是100元,可以從扣款記錄看到近幾次是170元或160元。
紅色部分顯示的是我定投的時點,有高有低,走出一個小的微笑曲線,因此目前基金處于小幅盈利狀態。
04
結語
《買基金為自己加薪》的作者蕭碧燕女士, 只買基金不買股票,17年通過定投實現了財務自由,被稱為臺灣“定投教母”,她總結自己的定投策略就是:“逢高減碼,逢低加碼,停利不停損。”逢高減碼、逢低加碼,就是我們說的“越跌越買”的智能定投,停利不停損,就是我們說的“止盈不止損”。
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的,見到虧損就想趕快逃跑,在定投的領域,這絕不是什么好方法。
巴菲特大神老早就教導我們,“在別人恐慌的時候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慌”。
所以我說,投資很多時候,都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你需要做的是,依靠理性,依靠系統,而不是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