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因為孤獨。我也是。"
最近看了好幾遍《銀嬌》,奇怪的是,看的時候內心很平和,并沒有覺得眼前一亮或是令人心口為之振奮的感覺。只是淡淡的感覺卻能牽引著心,一遍比一遍完了之后有更多的感觸,也不知道能不能一一寫下來,就像楊絳先生所說的,總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很多的想法就跟睡醒后睜眼那瞬間的夢境一般。
看了很多網絡的評價和討論,并不想寫關于網上洋洋灑灑的詩人和高中生的不倫戀,或者高中生和理工男情欲糾葛。因為我實在沒想明白,詩人和高中生之間,除了公序良俗所不能接受的年齡差距,有哪一點還能夠被人詬病。而高中生和理工男之間,我看到的恐怕只有欲沒有情。
這部電影, ?除去我以下分享的個人意見,還有很多優點:不管是文藝青年喜歡的溫暖清新的畫質,全篇輕松可愛的BGM, 還是美到極致的情欲的描繪......
詩人的老年,理工男的中年、高中生的青春、三個人的角色,不同的年紀,不同的性別,不同的性格,卻有著各自的煩惱,各自的憂傷。
我個人非常喜歡詩人的善良,在面對理工男的無知不予嘲諷;在面對理工男的窮追不舍時,明明知道他的功利和眼神背后的邪惡,還是選擇了收留,過生日時明明不想見到那張讓自己惡心的嘴臉卻還是選擇原諒讓他留了下來......
偌大的別墅里唯有書籍和樹木陪伴,脫下一身衣裝,看去,全是褐黃的老年斑和褶皺耷拉的皮膚,以及對失去激情的無奈。年華都緊扣在了書桌上裝有年輕時照片的相框里。這就是老年,沒有激情,沒有欲望,只剩孤獨。
直到高中生的出現,是詩人人生中的雨后甘露。她的到來讓自以為很了解詩人的像軍人一般的理工男知道詩人也會有笑容和幽默。可是她來得不及時,來得太遲了,正當她年方二八之際詩人卻已人至耄耋,有種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的惋惜。可幸好她來了,她的青春活力,憂郁悲傷拯救了詩人逐漸枯萎的心,詩人將對高中生隱藏不住的喜愛變成了寵溺,親自下崖去撿起高中生心中唯一對母親的念想;用吹風機將雨夜濕透的校服一點一點吹干;面對年輕人的用詞認真對待,而發現被整蠱后也寵溺的一笑了之,這是一個年老的男人回歸童真的可愛;甚至重燃心中對創作靈感的捕捉,我想互相激勵進步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美好的結果......
而作為一個成熟的男人,面對美好的肉體不是不會遐想。可是,作為一個理智的男人,他明白一切的障礙并將自己所有的感情控制到最佳,將高中生帶給他的第二次生命放在了靈魂的深處,變成作品,美得為人稱頌。不容自己褻瀆,更別說是別人。所以,即使聽到理工男不知好歹的批判詩人代寫的異常火爆的作品時、甚至最在乎的作品被偷窺剽竊時都能選擇原諒,唯獨當理工男戴上偽善的面具拿起言語的武器一刀刀剜在詩人的心上時,終于那句骯臟成為了成捆的稻草,逐漸壓垮了他對理工男所有的善良。最后一根致命的稻草則是,在那歡快的BGM下以及柔和的光線里被詩人偷窺到的在自己家里的欲望放縱。可以想象出,車上隱在暗處看著高中生顫顫巍巍走出來時絕望的悲愴。
徹夜的修理后,畫面變到詩人在床上休息的場景,腦袋被毛巾蒙著,讓我差點以為他自殺了。而詩人聽到理工男開車離開時的錯愕和震驚讓我懷疑,改車的目的到底是謀殺還是自殺。
即使理工男死了詩人也得不到救贖了,因為他的靈魂的美好已經被玷污,這樣善良,有才華的男人剩下的終歸還是孤獨。
理工男是以一個偽裝著上流社會實則是乞丐和盜賊的角色的存在,在他披著的華麗披風下的全是骯臟的跳蚤。這樣的人很可笑,開始可能會因為自知天分的不足和能力的低下而腳踏實地的努力一陣子,也會因為嘗到不勞而獲的甜頭心中充滿愧疚,但時間一長便會覺得理所應當甚至故作姿態。這是莫名的自信帶給他的自我安慰,因為作為跟屁蟲,他跑上跑下,盡管洗衣做飯做得一塌糊涂也覺得自己像保姆一樣,而詩人給他的這些名利是他應得的報酬。
而他骨子里的自卑始終讓他的眼神背后充滿邪惡,理工男的身份和他想成為詩人的理想聽起來本來就像是悖論。他自稱自己崇拜詩人,將他視作親生父親一樣。這樣的自我定位我是拒絕的,從始自終他只有對詩人的妒忌,包括對高中生的妒忌。對詩人才華的妒忌,這樣國寶級的詩人隨便寫出的小說就已經讓自己名利兼收了,所以在面對像詩一樣的作品時,他剽竊得沒有一點猶豫。不是像他所說的那樣,因為太美,美好的東西正常的眼睛都能看出美好來。就像詩人說的那樣,是想當文學家想瘋了,而文學家是授予死人的稱號,可笑的是理工男終歸是當成了文學家。對于高中生的嫉妒,是因為她的一出現讓自己長久以來的追隨變成了無足輕重,盡管一直都無足輕重,可詩人對高中生的喜愛讓自己徹底成為了多余的人,便將高中生當成了假想敵。可是,他到底不是一個壞到爛根的人,而對高中生采用的言語上的攻擊和身體上的攻擊好像也無法撼搖她和詩人之間的關系,有時候還會因為自己的過分而不忍和后悔。直到他發現了詩人的秘密,一切的發展好像又重新將他牽引到了自己想達到的目的上去,更多的名和利的失而復得讓他飄飄然了。
在面對生死的時候,人性就顯露得徹底了。所謂的尊敬和崇拜都消失了,本來就沒影的東西在明白之后更加無影無蹤了。高中生說過,詩人能將全部拆掉的汽車重新裝上,所以在汽修師傅的三言兩語下就將自己的疑惑否定,憤怒取而代之。他還怒道,能做的他幫詩人做了,詩人不能做的他也幫著做了。是啊,詩人的作品,放在心尖兒上供奉的女孩兒以及自己靈魂的解藥都被你一一摧毀了。
幸好的是,最后善良的詩人沒有成罪人,理工男反被自己的憤怒殺死。
高中生青春又有活力:十七的年紀享受著校園的美好時光的從容;笑容里透漏著真誠的天真和不諳世事的無邪;美好的肉體在陽光下不自覺地吸引著人的眼光;在胸口文著并不能長久的象征著自由的海鷗;將校服改短是身處象牙塔里對美的執著的追求;對兼職的熱衷是對未來和生活的美好憧憬;講著時下新興的詩人聽不懂的樂趣......這些在詩人眼中都是往昔。為什么一定要擦到玻璃的頂端,大概是因為踮腳的感覺和發芽一樣,詩人從陽光下看向高中生應該是看到了成長和希望,那么鮮活的生命力和向榮的力量不自覺讓他繃緊了手指和腳尖;
女高中生的煩惱,跟我們曾經有過的煩惱一樣。家庭的影響和傷害對于孩子來講永遠都是起到push作用的,第一次出現在詩人面前的時候,睡在那把舒服的椅子上,一身的汗水和傷痕,沒有夏日里咸汗的味道,反而滿眼的清涼和心痛;面對母親的動手,置氣離家,也會委屈地說出“媽媽就從來不會這樣對待弟弟。”這樣批判偏心眼兒地字句;將媽媽第一份給的生日禮物視為珍寶,脆弱又細膩的心思不是理工男那樣的人會懂的;我想,高中生在詩人一點一點的寵溺中已經將他視為了靈魂的歸宿了。
反復確認詩人與理工男之間沒有秘密后,便將自己對詩人的那些交流移加在了理工男的身上。在面對一個男人將自己以完美的形式呈現給所有人面前時,這個讓人震懾的威力肯定不能比在廣場上面對所有人求婚的效果來得小。所以誤將這樣一份表白當作是理工男對自己洪水猛獸般的喜歡真的一點不為過。這讓在家庭里感覺不到被愛的高中生拋棄了在之前所有的打鬧中明顯看得出兩個人之間相互的不喜歡。當靈魂有了歸屬之后,孤獨會讓處于青春期的肉體躁動起來。所以在吻別了詩人之后,再三猶豫之下還是選擇向欲望的海沉去。那樣年輕孤獨的心怎么能抵抗得了攻勢這么猛烈的感情呢,睡他并不是她愛了,不過是想被愛,一切因為孤獨。所以在前戲和高潮的時候都不忘確認此時是否是被人喜歡著。
在面對理工男死去的消息的時候,慌張的是對于被愛的消失吧。當發現一切的真相時,是憂傷后悔和懊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