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6
《認知行為療法入門》郭召良
重要概念:
認識過程:個體對處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了解和覺察的心理現象。(包括:感知覺、思維、想象和記憶等心理現象)
感知覺:個體通過感覺器官對外界事物的直接認識。(例如:看到花,意識到這是花,這就是感知覺。通過身體感覺器官,覺察到自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時,意識到自己處于焦慮緊張中,也是感知覺。)
思維:透過事物表面現象深入思考這些現象背后本質的心理過程。
想象:借助于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創造出一個新形象的過程。把我們認識到的世界、經歷的事情、體驗過的情感等內容,儲存在大腦中保留下來,必要時提取出來的過程。
潛意識:埋藏在意識底層的東西,不被人直接了解和認識,但卻影響我們的情感和行為。(人際交往中,莫名其妙喜歡某些人,不喜歡另一些人,或者雖然大家都很優秀,但卻發現自己只喜歡某些類型的人,這些都是潛意識在起作用。)
情意過程包括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又可分為: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
注意:是對我們的心理能量或資源的一種分配或控制。
意識:與注意相關,當我們注意到某個東西時,我們也可以說自己意識到某個東西。下意識:當下在做的沒有被你注意到的事情。
情緒情感過程:個體對客觀事物與個體需要之間關系的態度體驗。(如愿時,積極、快樂、興奮、高興、愉悅;不如愿時,傷心、悲哀、恐懼、憤怒、抑郁、焦慮;當發生的事與已無關時,無情緒)
意志過程:與需要有關,當客觀世界不符合你的需求時,你發現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使得它更符合你的愿望,你采取某種行動去改變外部世界的過程,就是意志
摘抄:
社交焦慮癥患者,往往有“假想觀眾”的想象,認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審視和證價,其實這并不是真實的,別人并沒有興趣關注你。
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把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
小結:
心理過程——認識、情緒情感和意志,都有一個發生、發展和結束的歷程,它是動態的也是變化的。
小感悟:
在文字的世界里晃悠了一年多,是該收收心了,卻總也收不住,讀真的比寫簡單舒心很多。讀的整個過程都是愉悅的,寫呢,只有將自己想要表達的,盡數表達出來的那么一瞬間,才是開心愉悅輕松的。
看到大家對于讀書都秉持認真態度,受到影響和啟發了,希望通過第二次閱讀、整理自己喜歡的書,加強記憶,并為自己所用,影響到自己的行為,促進成長。
今天所讀,大多是基本概念,整理出來,的確感覺清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