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是客觀存在,變化的只是我們對事實的描述。從小就很排斥所謂事物都有兩面性,需要辯證的看,真理都是相對的這類毫無用處的話,辯證的看問題其實很多時候只是對自己無能理解世界的一種自我麻痹。
小的時候曾經(jīng)天真的想過,這個世界就是因為自己而存在,睜眼閉眼的瞬間,世界就消失而又重生。以為自己就是一切,一切都是自己。心理學(xué)上把這種狀態(tài)稱為“共生”。在那共生的狀態(tài)下,一切都好像由自己掌控,所以人其實會本能的希望回到共生的狀態(tài),盡管事實是再也回不去了。明明是最無能為力的狀態(tài),卻會被我們潛意識里面認為是最自由,這是一種何等可怕的錯覺,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老人懷念的是改革開放之前的社會。
事實上,很多人在思想上一生都處于共生狀態(tài)。大家都怕被人稱為異類,都希望能最快的融入環(huán)境,融入集體,在人群中尋找同類。所以會憧憬高山流水遇知音,會討厭孤獨希望有白頭之約的愛情,會被他人的理解而感動得熱淚縱橫。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再親密的關(guān)系也不能把一個人變成另一個人,讓一個人完全理解另一個人,讓一個人完全同化為另一個人。其實很多時候,人都是在自我意識覺醒,試圖脫離共生狀態(tài)的痛苦掙扎之中。
為什么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選擇多也是一種煩惱,反而會覺得不需要做選擇的時候可能更快樂?其實就是發(fā)現(xiàn)自我意識的覺醒其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要脫離共生狀態(tài)會讓人特別害怕和不安。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擁有屬于自己的價值判斷,不受任何他人意見左右,很多時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力量。
自我,就是一種認知,是一種心智的力量,當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候,就是開始自己挑戰(zhàn)成長,脫離共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