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洗漱完后,要去上班,寶寶醒了,有人陪著睡呢,還能睡會,看到爸爸媽媽都起床了,就起來了。我也要出發去上班了。
在寶寶的情感世界里,肯定會想媽媽去上班是什么鬼?
寶寶能夠理解的范圍就是媽媽不能陪我了,我很傷心,很難過..我哭我哭..
媽媽說:媽媽知道寶寶會難過,媽媽不能陪伴寶寶也會難過..哭吧,想哭就哭出來,哭出來就好了..
和寶寶說了再見就出門了..
寶寶最近出現很明顯的分離焦慮..有一天奶奶說不高興了半個上午。
是的,寶寶也會不高興,也會很傷心,寶寶也有很多的情緒,和大人一樣,傷心,難過,愉快,開心,憤怒,煩惱,焦慮..
人人都有情緒
一會兒就過去
感受認同體驗
和別人沒關系
媽媽離開寶寶,寶寶很傷心,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和別人溝通這種情感,看到寶寶哭鬧,其他人,包括爸爸奶奶,一定會非常想阻止寶寶哭泣,哭什么哭,有什么可哭的,轉移注意力也不管用了,小的時候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看電視,吃飯等等,奶奶也告訴過我,你偷偷的走吧。但是我真的不想偷偷的離開寶寶,寶寶每次出門都會有禮貌的和別的家人做出擺手再見的姿勢,為什么媽媽要偷偷離開呢?為什么我不能做好示范和她再見呢?
偷偷離開寶寶,過會她也一定會找媽媽,而且可能會莫名的哭泣或煩惱..與其讓寶寶莫名地煩惱,不如明明白白地煩惱,傷心煩惱,一會就過去,讓她哭出來,痛快地哭,哭完了就好了,傷心時為什么要阻止哭泣呢?
對于我自己,當我難受的時候,我也會哭出來,這是一種心理療傷的能力,很多研究都表明了,哭泣是很重要的壓力釋放方式。也是重要的一種自我情緒控制和表達的方式,我很慶幸我自己有這種能力,沒有被扼殺掉,也能使自己的情緒慢慢恢復平靜。
對于孩子來說更是這樣,孩子不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宣泄情緒,只有哭最簡單最直接,是孩子唯一的宣泄方式,哭完就平靜了。
最近寶寶還會用把桌上或者玩耍的東西全都撲棱到一邊或地上的方式來表達憤怒,這個時候抱住她,讓她在媽媽懷里肆意發泄,有時會很難抱住,打挺各種方式,總之她是很憤怒,告訴她這是憤怒,生氣了,接受她的情感,讓她表達出來,慢慢恢復平靜,堅定而溫柔地告訴她,摔東西是不對的,可以在媽媽這里發泄,不乖的寶寶,哭泣的寶寶媽媽都愛,都接受,發泄掉就好了。不要讓她形成我哭我發泄情緒,就是不乖的寶寶,不給情緒下定義,有了情緒就要表達出來,不良的情緒不及時宣泄,積累過久會生病的。
所以要“溫柔而且堅定,理解和回應”。
我希望我是寶寶的“知音”,雖然碰到知音很難,但是我愿意做那個能夠和寶寶共情,和寶寶平等地分享情緒,讓寶寶的情緒能夠表達出來,能夠宣泄出來的知音和朋友,不會壓抑、不會打罵來處理這些不好的情緒。
如果媽媽都不能理解寶寶,這個寶寶是何等的可憐。以后又是何等難以碰到能夠理解她的人。
媽媽去上班就是離開她,不能陪伴她就是這么簡單而已,沒有利益,沒有任何誘惑,告訴她就好了。
5月最后一天。媽媽離開后,不知道哭了沒有,有沒有暢快的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