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不知道朝哪個方向努力。迷失方向,讓我們像無頭蒼蠅一樣,疲于奔命,卻做不出一點成績。于是,我們困惑,迷茫,覺得人生真沒意思。
我雖沒有飽經風霜的閱歷,也不是專業的人生規劃師,我只是個不甘沉溺現狀的人,倔強的要從無聊的人生中,探索出一條有趣的路來。
但我猜想,人群中的你,可能與我有類似的心思,所以我想把自己還有余溫的新鮮經驗分享給你,愿你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困惑
3年前,研究生畢業后,我進入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開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那是個全新的開始,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但經過幾個月的體驗,我發現那看似完美的工作,實際上是另一番樣子。我雖挺失望的,但也盡量很積極的調整。
我安慰自己:理想和現實當然有差距,可這不是我懈怠的理由,能在丑陋的現實里過得精彩,才算是真本事。
于是我認真學習業務,了解公司流程,想法設法提升自己的能力。面對不滿的現狀,我先選擇了主動適應。實際上3年里我的工作業績還不錯,被評為優秀員工,入選進入公司優秀管培生計劃。
可我始終對國企的機制和企業氛圍無法認同,對工作內容也沒有熱情。雖在工作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也算盡職盡責,可我深知自己的綜合能力并未提升多少,也沒有找到那個領域的職業發展方向。
還有就是:我干的很不開心。感覺自己空有一腔拼搏的力氣,卻不知道往哪里施展。
然后,辭職的念頭時不時的會冒出來,可它一冒出來,就會自動被現實的3把大錘敲了下去:
現實1.?這是一份難得的工作,換一份不一定就能更好。
現實2.?好像很少有人喜愛自己的工作,別人都能忍,我有什么資格矯情。
現實3.?真要辭了職,我又能去干什么?
于是,我在矛盾,糾結,困惑中繼續堅持了3年。幸運的是,堅持上班的同時,我還堅持了一件事:思考和探索,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二. 思考
突然有一天,我迎來了第一個轉折點:我發現在我的現狀里,我的工作,生活,成長,興趣完全是獨立的板塊。我必須把有限的24小時,精打細算的分給每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想分到更多,可時間總量卻是有限的。我整天忙忙碌碌,卻依然無法滿足每個部分對時間和精力的需求。
于是,我開始思考:
思考1:有沒有什么方法,有沒有什么事情,可以把這些生命的板塊融合起來,那么我就可以投入一份精力,卻可以獲得多方產出和收益。
思考2:有沒有什么職業,不用非得進公司打卡上班。這樣我就不用浪費時間在每日的通勤和無效的會議上。要么我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要么我可以在任何地方開始工作,像個U盤一樣,即插即用。
三. 探索
然后,我就開始了探索之路,主要通過以下3個途徑。
探索1.?閱讀更多的書,聽各類商業資訊。我堅信,我困惑的事情,總有很厲害的人早就想明白了,看好書,就好比吸星大法,可以快速汲取別人的功力。
探索2.?我開始觀察各類職業??吹交ǖ?,我會想,我要不要做個插花師呢?當個美麗的花姑娘,浪漫又洋氣。看到蛋糕店,我會想,要不要做個烘焙師呢?當個優雅的美廚娘,溫暖又健康……
探索3. 我開始嘗試感興趣的領域,通過體驗來證明這些興趣是否可以成為我的職業。
我練習了3年的瑜伽,肚皮舞,了解了瑜伽老師和舞蹈老師的情況;我請了一段時間的健身私教,了解了職業健身教練的生活;我參加了1年的英語線上訓練營,為了體驗把英語學好的感覺;我還報了鋼琴班,從0開始學鋼琴,看能否把自己修煉成個藝術老師;我偶爾也寫寫東西,看自己能寫成什么樣子,有沒有人愿意看……
我嘗試的這些領域,看起來都不牛掰,但這就是我那個生活圈子里能接觸到的。
十幾年的綜合素質教育,讓我和別人比起來毫無競爭力。我渴望重新學習一門專業技能,擁有一技之長。
我當然知道,即便是這些看起來并不高大的技能,我都要從0開始學習??赡怯秩绾?,過去我沒有培養,所以到現在也沒有頂厲害的一技之長。倘若我現在開始打磨技能,也許1、2年,3、5年后我就可以小有成就,以后只會越來越厲害。可倘若現在仍不開始,幾年過去,甚至一輩子過去,我還會遺憾的說,我從來沒擅長過什么。
就這樣,斷斷續續的思考了3年,探索了3年后,我確定了2個方向,內容創作和英語應用。我參考了以下4個選擇標準。
標準1:將工作,生活,興趣和成長融為一體。一份工作,多份收獲。
人人都在尋找提高效率的方法,尤其是工作效率和成長效率。其實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找一項事情,將這些板塊統一起來。
標準2:一次性投入,產出卻可長期,重復售賣。聚焦腦力勞動,放棄體力勞動
我們知道,企業要增加利潤有2個策略,1.提高商品價格,2.擴大銷售數量。同理,個人增加收入也有2個方法,1.提高單位時間的售價,2.增加售賣次數。
比較而言,腦力勞動的平均價格遠超體力勞動。而體力勞動的產出次數是非常有限的,根本無法復制。而腦力勞動的產出幾乎是無限的,投入一次后,可以重復售賣,總價值從長期來是沒有玻璃頂的。比如,寫書,寫歌,設計等,不管價格如何,它們可以做到多次售賣。
標準3:創作類,可以被模仿,卻不可被替代。保證機器人橫行時也有競爭力。
自從我開始聚焦未來時,我的模擬競爭對手就不單是人類了,還有機器人。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絕對要比我們想象的要快,與機器人競爭真心不是天方夜譚。然后我發現,一個人的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最終都來自于大腦的特殊性。只有把大腦本身作為競爭工具,才最有可能做到獨一無二。
標準4:鏈接更多人,幫助更多人。個人價值的高低,最終是由能產生的社會價值決定的,能夠服務的人越多,價值自然越大。
想要擴大服務人群,就得保證你的產出可以網絡化存儲,復制,傳播??捎行┞殬I天性無法做到,比如體驗式的化妝師,廚師,按摩師,理療師等等,事實上,即便是這些職業,如今也可找到網絡化的途徑,比如錄制視頻和課程,前提是你傳播的信息有價值。可有些職業的天性,就是可以鏈接更多人,甚至人越多,效果越好,比如作家,作曲家,網絡培訓師,影視制作人等等。
綜合了所有的考慮因素,我選擇了內容創作這條路。
而英語是我獲取信息的工具,也是我想贈送給未來孩子的一個禮物。如果我把英語說好了,我的孩子從小就可以在雙語環境中長大。那么他就不必經歷我在英語學習上的辛苦。
當然,我沒有中文專業人的寫作底子,我也沒有英文專業人的語言基礎,可我有和他們一樣功能的腦子,雙手和嘴巴。我就是起步晚一點而已,可只要起步了,長期來看,我只會做的越來越好。但我同時也清醒的知道,任何一條路真要走起來都是不容易的,但我想給自己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以上就是我尋找方向的整個過程。事實上,在企業工作也有非常多的優勢,很多其他技能也非常值得嘗試,在方向的選擇上,沒有統一的好壞標準,我只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了我最想做的而已。
可當真正決定去踐行那個方向時,你一定和我一樣會遇到下面的阻礙。
阻礙1:周遭人的反對
真的一定會有人用各種理由反對你。有的是真為你考慮,比如父母。有的可能就出于心理不平衡了:大家都在泥潭里,你憑什么就能掙脫。鼓勵是這個社會特稀缺的資源。不論誰反對,如果你堅定了方向,就去做吧,后果的好與壞自己承擔就好。自己的人生,如果自己都不嘗試去控制,過得不好,就是you deserve it。對那些在意的人,你要像做畢業匯報一樣,盡量爭得他們的支持。而對那些無關緊要的人,自己愛咋咋滴吧,別為他們浪費口舌。
障礙2:對方向的正確性充滿了懷疑
個人方向的選擇,和公司創業其實有很多相似處。當所有人都認為某件事情是個商機的時候,那件事反而是絕不能碰的,那表示機會早已錯過。越是看起來很難成功的事情,越有可能有發展空間。不過,任何決策都是有風險的,在結果到來之前,它永遠只是個嘗試??扇松?,就是在風險中不斷嘗試的過程。我們只能在實踐中檢驗決策正確與否。沒人能為你保證你的選擇是100%正確的,可只要是60%的正確就值得一試,不是嗎?只因為懷疑,就不去嘗試,一定會錯過更多。
障礙3:對選擇的后果充滿了害怕
萬一選錯了呢?當然太有可能選錯了,即便是對的,前面的路可能比現在更難??扇绻?年就是一輩子,我們可以擁有很多次不同的人生。即便這輩子選擇錯了,下輩子換一個就好了,總好過在現在這個錯誤里,繼續錯下去吧。
方向不一定就是一生的事。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HRM)2009的年度報告指出:2010年最需要的10種職業,在2004年根本不存在。世界在以我們無法想象的速度,悄悄的變化著,職業的類型也會遠超預期。所有那些牛掰的人,在職業選擇上,都經歷過尋找方向,調整方向的過程,這個過程甚至要持續一輩子。
我們只能不停的升級自己,隨時準備應對變化,甚至主動創造變化。也許下一份職業,你就是全球第一的創造者。
四. 重生
沒有方向時,我們像被蒙上眼睛的磨盤上的驢子,不停歇的邁著步子,以為走出了好遠,其實是在原地打轉。不如,從現在開始,慢下來,靜下來,花點時間,費點腦力,再來點行動,去探索下有沒有更好的路可以選擇。
最后,我想說,尋找方向的過程可能會很漫長。不像一些方法論那樣,簡單的把所有可能性列舉在紙上,花個十幾分鐘就能搞定。我的方法,也不一定適合你。我只是告訴了你,我是怎么思考,怎么探索,怎么做的。
關于職業選擇,市面上有大量的好書,系統而科學的告訴你該怎么做。信息量一定遠大于我的文章,千萬不要讓碎片化的文章取代系統化的書籍。
而這篇文章的真正價值是讓你看到,
面對同樣的困境,我一直在行動中改變著!
如果我以后取得了點成就,不要忘記我也是從0開始的。如果我以后混得并不好,那至少我曾經倔強的探索過。
推薦書籍:
古典《躍遷》、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