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神秘。從嗷嗷待哺的嬰孩,到白發蒼蒼的老人,記憶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世界大腦先生”、“思維導圖之父”,東尼·博贊先生說過這樣一段話:
記憶力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但這種情況只有在記憶得不到正確使用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相反,如果經常、合理使用記憶的話,你的記憶力在一生中都可以不斷地得到完善。
上周六的公益課,便是給孩子們介紹了關于思維導圖,關于記憶的小秘密。
一開始,通過講解如何讀一幅思維導圖,引出了記憶這個英文詞語memory的起源:來自希臘記憶女神摩涅莫辛涅Mnemosyne的名字。她和天神宙斯生下了九位繆斯,希臘人認為,只要結合宙斯的能力和摩涅莫辛涅的記憶力,就會產生知識和創意。
緊接著還復習了上節課提到的思維導圖六要素 — 中心圖,線條,顏色,關鍵詞,圖像及結構。
通過孩子們的繪圖練習,引出這次課的正題: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便是聯想。比如在紙的中央畫一個圓形,然后在其四周畫上所有能想到的圓形的東西,讓聯想開花。像鉤子一樣,將互相關聯的事物串起來,更有助于記憶。思維導圖便是通過大綱主干將同類進行歸納整合,將雜亂的信息進行分組,運用聯想,發散思維,加深記憶。
比如,看到一個蘋果,可以提問式地問孩子能想到什么,由想到的內容還能再聯想到哪些。這樣按間隔重復幾次,下次孩子再看見蘋果,便能永遠記住和蘋果相關的詞語。
第二個秘密便是想象。通過夸張,編故事的方法記住各種需要記憶的事物。利用圖像,色彩刺激大腦,使左右腦互相協作,從而增加記憶的興趣,提高各種感官刺激,加深印象。
第三個記憶方法是定位。通過想象,將需要記憶的內容與位置信息進行關聯。擴展出來便是常聽到的記憶宮殿法。
思維導圖,其實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它將需要錄入大腦的信息提取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形成各個節點,重點突出,便于記憶。
記憶力對孩子們來說極為重要,記憶是學習新知識并將其化為己有的基礎,是鞏固知識點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平時學習中,多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和復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次課的第二部分,便是通過孩子們臨摹“垃圾分類”這幅導圖,以繪制完就能記住為目標,進行的練習,也希望孩子們能記住這看似平常卻從未深究過的問題。
回顧一下整節課,被孩子們提問最多的是“這是什么字”?“這個字要怎么寫”?看來是老師忽略了孩子們的年齡差異,以及各自的閱讀,理解和識字的能力不同。但也正因為如此,讓老師可以針對每一個孩子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發揮各自的長處。
用心觀察,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并使其加強,才是老師和家長更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