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部分人這一輩子無論干什么行當,從事什么職業,最終都脫離不了一個角色,那就是父母這個角色。
我們這一代當父母的挺慘,為孩子讀書也是拼了,從幼兒園時開始要拼搖號,讀中學拼買學區房。
到了要讀大學拼的東西可就更多了,拼成績,拼民族,拼省份,拼特長,雖然拼的劇本老套,但每年都會有些新玩法。
今年德藝雙馨的清華大學就給家長們帶來了拼國籍的新玩法。
根據清華大學頒布的《2017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規定,今后,所有具有申請資格的國際學生不再需要筆試,可以直接向清華大學遞交申請。
而往年的規定則是,國際學生需要參加4~5個科目考試才能面試后錄取。
獲取申請資格的門檻也十分低,只要相應達到國家語委的HSK漢語水平測試即可。
那么HSK漢語水平測試是什么難度級別,放張HSK漢語四級考試圖給大家長長見識。
看完這個題是不是有一種自己是天才的自信?是的,小學語文水平就能過四級。
除此之外,清華大學對于外國留學生獎學金方面也是慷慨解囊,所有報考清華大學的外籍考生,均可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已經在北京就讀高中的外國留學生,可以直接向清華大學申請獎學金。
消息一出,廣大學生和家長紛紛豎起了中指。
當然,大伙的憤怒或許并不是真的恨招生制度的不公平,而是恨自己怎么不是外籍留學生,不然也可以享受這種不公平。
章節Vol.02
貳/
清華大學到是一臉無辜,2月17號清華大學接受媒體采訪對此回應,雖然免除了筆試,但是還是要提供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以及外國國籍4年以上(其中定居兩年以上)的證明,以做參考,并優中選優。
不過這樣的回答依然回避不了外國考生相比中國考生上清華輕松數倍的事實。
那么為何清華要厚此薄彼呢?
此前清華招生辦就表示,采用“申請-審核”制錄取本科國際學生,可以與國際知名大學的入學申請接軌,一定的留學生比例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標準。
這種說法挺雞賊,錄取外國留學生要與國際接軌,錄取本國學生就不需要與國際接軌了?
顯然在清華大學,外國人成了一種稀缺的戰略資源,能不能招來足夠多的外國學生是一場事關榮譽之戰!
降低門檻、提供豐厚條件,讓學校國際排名與外國人齊飛,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本國的學生再優秀,在提升學校國際逼格排名上既然起不到更多作用,自然要往后站。
這讓卦神想起了那些街邊重金求子的詐騙小廣告,小廣告里女主人公膚白貌美家境富有,奈何先生精子沒有活力,無法生育,急需尋求外援,條件不限,只要身體健康即可,圓個母親夢,一旦成功,必有厚報。
這些廣告看似荒誕,但若拿來與清華大學當前對外國留學生的態度相比,卻又驚人相似。
都是找外援助陣,不同則在于,一個是詐騙,一個是真心要人。
外國人最終是否賞臉還很難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許多移民國外的中國人對清華大學到是挺稀罕的。
對于不少人來說,鉆空子是種無師自通的本領。
近的有“限購令”催生的假離婚買房,遠的有為了獲取外資扶持政策注冊皮包香港公司回來投資的假外商,誰能保證國內那么多偉大的爹媽不曲線讓孩子上清華呢?不就是個國籍嘛,拼了。
有人或許會想,這么明顯的BUG,清華能看不出?當然看得出,大家心知肚明,誰會傻到去點破,人家要的只是外國籍學生人數比例達標,是否半路出家并不重要。
當然,如果有記者拿這個問題去提問,清華大學定會笑得比花兒還燦爛:“你說什么?我聽不懂喲。”
也許在清華國際學生招生之后,我們能聽到留學生們操著家鄉口音彼此嘮嗑:“你哪個屯的?”
“我鐵嶺的”。
“你呢?”
“我北京土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