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晴(這幾天,陰和晴交叉著。)
【早起】05:08?? 【睡覺】22:00
【學習】
1、麗謙語音頻道聽早課。
2、誦讀心經、太上清靜經各一遍。
【鍛煉】
掄胳膊237個,面壁蹲墻15個。
【心賞日記】
學習時間管理100講第67講心得。
今天葉老師繼續上一講閱讀的內容:怎樣的工具?如何具體進行閱讀?有什么提示?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很重要,我們閱讀要選擇什么樣的工具呢?我們一般會想到紙質的書籍,好象拿著一本書才會有閱讀的感覺。其實不然,現代科技的發展,各類電子產口的出現,有了很多可以閱讀的軟件,紙質的書籍不方便攜帶,電子書則克服了這個不足。比如小米的多看閱讀,喜馬拉雅可以聽書,下載一些相關的APP就能閱讀。但是如果我們每天要用手機閱讀,又擔心會傷眼睛,有人又發明出不傷眼睛的KINDLE。葉老師自己就是大量的時間都用KINDLE,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很方便。
具體如何讀?我們可以按需,或按主題,按人生積累某一方面的能力。閱讀如果僅是停留在閱讀,意義不會太大。如果要對我們有幫助,一定要做筆記,可以做思維導圖,做PPT,便于分享。如果用軟件讀的話,也有電子的標注,真的是很方便。和印象筆記做關聯,印象筆記可以共享給他人。通過做電子標注,積累素材,用的時候一搜索很方便。做筆記還可以回顧,階段性地回顧。回顧的時候不看書,只看思維導圖、PPT和筆記。
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把外部大量顯性的東西,內化成隱性的,我們的能力。重點是實踐,讀很多的書,如果能夠整理是第一步,把整理下來的輸出成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比如說PPT、文章、音頻、講課,然后分享給非常多的人,分享越多,復習得越多。葉老師自己過去的十年,前七年讀了大量的關于時間管理的書籍,進步非常有限,后來的幾年,不斷地分享,遇到問題回到書上找答案,一遍遍地讀,很多書讀了幾十遍,每讀一遍就有新的收獲。不斷地更新PPT,分享,指導更多的人。所以說最好的學習是教會他人。
學習了今天的課程,知道了電子閱讀這一方式,要好好利用。閱讀不僅僅是讀,更重要的是內化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也就是行,要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