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對方生氣—>猜測對方生氣的原因—>傾聽—>尋找對方的需求—>講出對方此刻內(nèi)心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是一套標準化的技術(shù)。表達感受,而不是評判。
[x]案例:當一個丈夫非常晚回家,妻子可能會說,“你還知道回來啊,你干嘛不死在外面。”這是在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是,當雙方的情緒受傷的時候,都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個時候,你所需要做的事情是尋找這個需求,而不是發(fā)泄情緒。情緒是最要命的雙刃劍,說出去很痛快,這個雙刃劍也會傷害到自己。所以,這樣暴力的溝通讓生活糟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說出需求。
* “老公這個星期里你有5天都是23:00以后回來,身上都有酒味。”(講出事實)。
* “我覺得很失落”(講出感受)。
* “因為我希望我們的家像一個家,而不是旅館一樣,希望大家能夠在一起吃晚飯”(講出原因)。
* “我希望以后有3天20:00回來,我們可以一起吃頓飯”(講出清晰明確的要求)
而在生活中不會提出具體的要求,不要很模糊得提要求,比如不要說“好好做飯”,而是“老婆,我們每天在家里做飯,三菜一湯。”
二. 是什么蒙蔽了愛
造成暴力溝通的因素:
1. 道德評判。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之后,會習慣性地說對方不尊重自己。當自己用道德評判的方式與別人溝通的時候,就開始暴力溝通了。
2. 比較。“你看看別人是…”。若你越用比較的方式來與孩子進行溝通,孩子容易叛逆,孩子會想,你找他去,不要來找我。
3. 回避責任。很多人喜歡說“我不得不”,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為了危險人物。比如,有些人在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說,“我沒有辦法,這是上級的命令。”,生活中,很多事都是不得不。其實,面對不得不做的事時,可以表達出來,要有所選擇。所以,內(nèi)心應該這樣想,將“不得不”改成“我選擇”。比如,遇到加班,雖然我不喜歡加班,但是不加班的話,我就沒有辦法承擔責任,所以,我選擇承擔責任。負面情緒會下降很多。若一個人給全家人做飯,是一邊做飯,心里也充滿喜悅的,是沒有這么累。最累的是,他一邊煩躁一邊做著事,怎么這么多人需要我的照顧。但是,如果你內(nèi)心有愛,你就感覺,有這么多人需要我的照顧。我們可能不能選擇這件事,但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這件事的態(tài)度。高中家長說,高中那幾年就是要盯死,沒有辦法,其實讓學生快樂學習有很多方法,但是,很多人說,學習就是沒有愉快的,那是因為你就沒有愉快過。自己讓自己無助,所以,也讓孩子帶入無助中。
4. 強人所難。威脅,“你要是不聽我的,我就再也不管你了。”暴力溝通的案例,“孩子,你這次成績考不好,媽媽心里很難過。”并不是因為孩子成績不好,你就難過,你難過是因為你有一個需求,你希望孩子成績考好,你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你很難過。你將責任完全推給了孩子。在短期內(nèi)可能有效,因為,孩子的學習是為了媽媽學習的,為了不讓媽媽丟臉學習,根本感受不到學習本身的樂趣。
在生活中,如果不好好思考,張口就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三. 非暴力溝通的要素
如何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呢?
1. 學會區(qū)分事實和評論。我們很多時候一開始就是評論,沒有去呈現(xiàn)真相,在說行為的時候,要么說事實(觀察),要么說觀點(評論)。關(guān)于觀點的幾個例子“小張,最近你經(jīng)常遲到。”-什么叫經(jīng)常。“小張,我覺得你最近工作狀態(tài)不太好。”-對方馬上會警覺起來,在內(nèi)心找到無數(shù)個方法是好的。說事實的例子,“小張,上次你有3個遲到記錄。”-這句話沒有進行評價,而只是說事實。只要你說出事實,而不是一開始就進行評論,對方會好接受很多。“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不要輕易去給人下定義。
2. 體會和表達感受。我們不想表達感受,是因為從小我們就被忽略自己的感受,大人都以隱藏情緒為高境界。所以,情緒不需要去掩藏,不能去壓抑。比如,媽媽會說:“起來起來,沒有這么疼,不要哭了。”壓抑是不會消失的,而在內(nèi)心中的累積。所以,一個人可能一下子會暴怒,會去欺負別人。不要太多地讓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是宣泄就對,而是要照顧孩子的感受,“難過、憂傷、痛苦、孤獨、慌亂、開心、愉悅等”這些是感受,當你回表達這些詞匯的時候,你才能去和別人溝通你此刻的想法。比如,“老公,你這周五天回來都是23:00以后,我覺得很難過,我覺得很孤獨。”你不能說,“我覺得你不把這個家當家,你把這個家當成了旅館。”這里就是傷害。但是,如果你講自己的感受,對方是會去照顧你的。
3. 找到感受的根源-找到需求。當我們面對不中聽的話的時候,會有四種反應。a. 內(nèi)疚;b. 責怪別人;c. 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d. 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前兩種的情緒都會讓溝通非常暴力,而是去體會感受,比如“很孤獨”—>尋找需求(需要老公早點回家)—>表達需求,而不是指責。“你不要回來”,是指責。指責與需求無關(guān)。“我希望你每天能夠20:00之前回來。”這句話是需求。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因為很多人很難管理自己的情緒。
? ? ? ? ? 每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
* 情感的奴隸。很多人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既然成為了情感的奴隸,總是覺得自己是被迫的,我不得不做這么多的事,你總是欺負我,總是認為自己為別人犧牲這么多。
* 面目可憎。開始推卸責任。
* 中庸之道。生活的主人,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樂于互助,幫助他人是出于愛,而不是處于恐懼、內(nèi)疚和慚愧。非暴力溝通就是幫助自己既表達自己,也關(guān)心他人。非暴力溝通不是讓自己忍辱負重,啥事都不說,你可以將自己的憤怒表達出來,你可以非常清晰地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你不會輕易用語言傷害別人,因為傷害別人并不能讓問題解決。一個人生氣了,一定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 ? ? 4. 請求幫助。需要對方怎么做要說出來,越具體越好。要求對方不要…+要求對方要… 在談話的時候,一定要將目標呈現(xiàn)出來。提出要求之后,讓對方提出反饋。“請每周給我送一次花。”
四. 傾聽的力量
當對方不會非暴力溝通,我們需要全身心地去傾聽,不要希望對方停下來,不要試圖去打斷對方。在一個生氣的人面前,永遠不要用“不過”“可是”“但是”之類的詞,阻礙傾聽的一些情況。
* 建議。我覺得你應該...
* 比較。你這個算不了什么,我和你說我那個事...
* 說教。如果你這樣做,你會得到很大的好處。
* 安慰。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jīng)做了最大的努力了。
* 回憶。這事讓我想起來...
* 否定。不要這樣,高興一些。
* 同情。可憐的寶貝。
* 詢問。這種情況什么時候開始的。
* 辯證。我原來想早點打電話給你,但是,昨晚...
* 糾正。事情的經(jīng)過不是這樣的。
以上的情況,無助于你體會對方的處境,以上都會讓對方的情緒更加抓狂,在對方情緒抓狂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體會他的感受。“我能夠理解你真的很難過,你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心里非常焦慮,作為父母我們能夠感受到。”當你能說出此刻對方的感受的時候,對方的情緒是會立刻好轉(zhuǎn)的。“說出對方的感受”
五. 憤怒與感激
1. 當你真的很憤怒的時候,將尚未滿足的需求講出來,讓對方明白你真的很生氣,讓對方感受到你真的很生氣。這樣,可能能夠幫助對方解決問題。本質(zhì)就是“將需求表達出來”和“不斷指責別人”的區(qū)別,你應該將自己的焦點放在“將需求表達出來”,但是,當你的注意力放在里不斷指責別人的時候,你就會認為是別人給你造成了痛苦,其實痛苦的本質(zhì)是,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要盯著需求而不是情緒,這就是表達憤怒的方法。
2. 表達感激。在生活中應該更多表達感激。1. 對方做了什么讓自己得到了改善;2. 我們哪些需求得到了滿足;3. 我們現(xiàn)在的心情怎么樣。表揚對方,并說為什么。如果這樣表達了,對方肯定會再為你做事情。人們都希望讓別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