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路上有幾程曲折,? ? ? ? ? ? ? ? ? ? 曾歷盡磨難笑過也哭過。
在客廳看著綜藝,聞道空氣中飄來濃香的味道,起身走去廚房,本想先去解解饞,但到門口的時看著那專注忙活的背影,倚在門邊停了下來,心中五味雜陳,選擇回到了客廳。每次一起吃飯,我洗手回來座位上總是擺著一碗熱湯,小堂哥的好就是體現在這些細節上,細膩而溫柔,從小到大給了我無限的寵愛。
伯父辭世后,小哥愈發沉默,每次見面我都能感覺到他的思念,我心里總是泛酸,后來才知道那種感覺叫心疼。伯父離開后我好像也是一夜成長了,出來工作后又是二次成長,體驗了酸甜苦辣的我才知道真正意義上的心疼。
本就和母親感情不深的小哥越來越沉默寡言,伯父的離開讓他和伯母的隔閡更深了,他和我說了,“我感覺自己沒有家了,冰冷空蕩的房子我不想住,我才覺得生活有溫度。”
“為什么我感覺二伯母都沒關心過小哥,也難怪他們越來越陌生。”我曾在母親面前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被教育了一頓,母親和我說:“你沒有資格說出這種話,你們還年輕,不懂得為人父母的感受,沒人哪個父母想和自己的孩子成為陌生人,且不說你伯母有沒有為哥哥考慮,就算她真不管,你也沒有資格去說什么。”當時我被說得滿臉尷尬,之所以我有這種感覺,是因為當時伯父去世后,二伯母在第二年跟著已成家堂姐去外地生活,一直到現在,八九年的時間里,她每年回一兩次家,每次不超過一個星期,匆匆忙忙,甚至都不怎么會的過問小哥的事,以致讓我覺得她好像從不在乎她兒子過得怎么樣。
直到母親和我說,伯母和她說,她不想待在家里,因為一個人的時候總會胡思亂想,小哥本就和她不親,而且也出去工作了,加之伯父的離世讓她難以接受。那時我才明白,我是自私的,我只看到了表面,只考慮到哥哥的感受和處境,卻從未為伯母考慮過。回想起伯父生前,他對伯母的愛應該是到了極致吧,從小到大,我幾乎沒見過伯母進過廚房,掃地拖地的永遠是伯父,冰箱里的水果大都是伯母喜歡吃的哈密瓜和梨,偶爾伯父和別人搓麻將被伯母知道,不論輸贏,總是道歉的那一個……姑媽和我說,你二伯是真的疼你伯母,幾十年如一日。那時我才知道,可能她心里的創傷到老都無法再愈合,因為最愛和最疼她的那個人,不在了。
大學畢業那年,我爸說:“你自己找個好工作,自己存錢,不需要給我們,有能力的話幫著你弟弟一點,我得幫著你哥,他什么都沒有。”那一刻我不知說什么,就回了一個字“哦”。
去年過年,父親說:“我幫哥哥把房子裝修了吧。”因為疫情,找不到人,小哥也沒回幾天,所以就沒成。今年過年,父親說:“今年要把哥哥的房子裝修好給他,一直拖著到什么時也不知道。”其實我看出來,母親是有些無奈的,我可以理解,畢竟她現在相當于養著兩個兒子,加上父親的年紀也越來越大,也有吃不消的時候。小哥是大年初一回來的,初四又回去工作了,姑媽和二伯母說,你晚一點再出去吧,三弟和清平(母親的名字)要給林子(小哥)裝修房子,林子沒空,你作為母親,留下幫你弟妹做做飯菜給大家,她不至于那么累,他們夫妻倆已經夠好了。所以今年過年是伯母留在家里最長的一年,裝修是父親找了幾個做建筑的朋友和姑父的朋友一起幫忙的,大是老一輩的友誼很感人,我聽到父親打電話和他們說的時候,叔叔們的回答基本都是“可以小事,過年剛好有時間,哪一天確定了你說一聲我就去。”“過年中啊,不過備上好酒好肉。”我回歸工作后,之后打電話給母親,她說: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八個好友給整干凈了,你伯母也回去了,你們就安心工作吧。
這段時間,我想了很多,說什么難不難,無奈不無奈,到底還是放不下,可能這才是親情最難能可貴的吧。我想想,如果我是二伯母,我可能也會如此,畢竟一個人獨守一個長達幾十年的回憶真的令人恐懼;如果我是母親,我不知道會如何,也許我做不到母親這般,畢竟有自己的親生兒女,超負荷的付出可能令自己喘不過氣來;如果我是父親,我大概也會這樣做吧,畢竟侄子也是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