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絡上有不少人說松子一生最大的弊端就是太容易被感情左右,將自己的全部生命都交給別人控制,不可理喻。更有甚者說她自己下賤,自己作……其實這樣的言語太激烈,單單責怪她是很沒有理由的,沒有與她類似的經歷,你無法體會到哪種絕望與無助。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她只不過是一個無辜而平凡的普通人,像你像我,像千萬人。
松子小時候缺愛,這無需質疑。這由她父親一手所致,也不可爭辯。(在這里我想說她父親不是罪大惡極,也情有可原。家中有一直衰弱的女兒,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對他都有困擾,他一直為此憂心,也習慣性給予二女兒更多的愛。另外,他是一位傳統的日本父親,嚴厲而不茍言笑,不習慣把脆弱展示給家人,對于松子他會表達的不多,但應該一直心有愧疚,尤其是當松子離家而毫無音訊時。這是一位普通的父親,大多數人憤怒應該也是因為他普通地展示了父親令人無語的一面,“為什么就不能好好說出來,不能認真地表達自己的愛”)
缺愛的人長大了的確容易去外界尋求愛,這是人性的本能,渴求愛且尋找愛,只是在松子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她只是一個被塑造的人物,但由于她的人生像太多人的縮影,我們便不自覺把她鮮活化。
相比于普通人,她活得更為極端,這是常人不敢為之的。她的一舉一動,更牽扯我們的心扉,我們想知道,這樣做她會得到什么,我們又會得到什么。
松子一生都圍繞著各式各樣的男人,渴求從他們那里得到被守護、被珍惜的愛,這樣的欲望跟《挪威的森林》里的綠子真相似,只不過綠子的愛欲表現得更為濃烈鮮明,也更加理性,而且她遇到了一個好人。相比于她,松子活得就太辛苦,她的愛情太熱烈,愛的時候昏頭昏腦、毫無理性。男人希望有一個女人愛他,但不希望這份愛熾熱得他燙手。
松子愛得那么凄慘,還在于她遇到的人都是“渣男”。作家、作家的朋友、小混混、理發師、她的學生……這些人只是希望從松子身上得到些什么,在松子的純潔的愛的比照下,他們可能也自慚形穢,不敢接受。松子在每一段感情中都竭盡全力,她渴望對方能給她回應,盡管不是對等的,哪怕一點點也好,讓她溫暖地活著。
大家可能不是很理解這種行為,“人應當自愛自強”,但這個觀念是后天培養的,松子的周圍并沒有人教她自愛。她一個人孤獨地活著,覺得死去也未嘗不可,但她仍然渴求著愛。她只是想得到另一個人的愛,這個愿望難道很過分?普通地尋求愛時她卻沒辦法控制她的情感,孤注一擲地對一個人好。很多人都在男人打松子時說“離開啊,這個男人有什么好的”,可是對于松子這樣的人而言,重新開始一段感情,重與外界建立聯系,是抗拒且痛苦的。抱緊這個人,只要還有一點溫暖就好,我就可以活下去。
盡管松子的大半人生被愛情左右,但她在那么多絕望面前都站了起來,叫囂著又向愛情沖去。現實里又有多少人有她那樣的勇氣?盡管到了最后,她的人生完全腐爛,但她仍然準備熱烈地活著,而這一次,她是準備為自己而活。
我想強調的是,松子是一個普通人,她的所作所為是人之常情,她的極端有塑造的結果,也有遇人不淑的悲哀。我們應當給予松子尊重,這也是給世界上千千萬萬為愛掙扎的人的尊重。我愿你們像松子一樣在任何絕望后都不放棄對愛的追求、對生的希望;愿你們早日擺脫童年的噩夢,真正自由灑脫地生活;愿你們到最后,都收獲一份令人真真稱心如意的愛情。
“永遠不要同情自己”,過去已成定局,只要你想改變,你至少可以與過去和解,內心和諧,生活也會順暢起來。如果當真有解不開的結,我可以為你分擔一點,相逢即是緣分。
(以我最愛的海賊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