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筆者讀到一篇題為《浙江湖州三部門聯合發文:給護士漲工資》一文。文中提到關于護士漲工資:實行上浮2級薪級工資的對象須為市級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中從事護士崗位的護士。作者解讀文件表示護士們不僅要漲薪,還將獲得補發近一年的工資。讀到這里,筆者不禁要問,這里的漲薪,也許只是編制護士而不包括在體制內的合同護士。
同工不同酬,是公立內醫院內的頑疾
同工不同酬,這是國內公立醫院的普遍現象。一者曰:編制內的人員有財政撥款,當然工資會高些。一者曰:這些合同工、臨時工占領著醫院的太多成本,必須消減開支!所以要想同工同酬,怎么可能?高年資高職稱高成本的護士,不被裁員就得感謝天地了,還想同工同酬?簡直是白日夢!
關于同工不同酬,在網上的報道屢見不鮮,但是為什么一直得不到解決?既然得不到解決,又為何要提同工同酬這樣的字眼?雖然目前國內的公立醫院大多都已經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編內人員的工資大多仍然是醫院自己承擔。也就是說,其實無論編制內還是編制外,發的錢都是醫院自己賺來的。但是因為編制人員有編制的高貴身份,干一樣的活,拿的錢卻完全不一樣。
因為編制,人被分為三六九等
在公立醫院,分為正式工,臨時工,合同工,差額撥,全額撥等等。同樣身為醫生護士,同樣是中級高級職稱,就是因為一個編制的身份,許多的醫務人員即使擁有中高職稱,仍然是編制工的下一層,比別人矮一截。
有人會說:你有意見,有本事你去考編制啊!自己沒本事,卻在抱怨國家的編制政策,豈有此理!也有人會說:人家編制人員就是比你會念書。就是比你會考試,比你優秀。人家拿錢比你多合情合理。
沒錯,編制人員在考編制的時候,是比較優秀,但那一時的成績就能決定人一生的命運,這合理嗎?筆者曾讀過一篇文為《一分之差的命運》。這篇文章說到兩位考編制的人員,其實都很優秀,但只因當時僅僅差了一分,結果兩人的命運卻發生的巨大的變化。讀到這里,筆者身為體制公立醫院的人員深知,每年入編考試,護士都跟千萬人擠獨木橋一樣,幾百人最少幾十人爭奪一個或二個的編制位置。
每年每家醫院在招聘考試時,給護士的編制名額都很少,一個或兩個,就是這么少的名額。大家為了將來拿的錢多些,為了退休時更有保障些,擠的頭破血流。當然,勝者為王,入了編制,意味著一輩子的鐵飯碗,無需擔心下崗,無需再努力奮斗,因為編制的身份,不廢吹灰之力就可以比別人拿更多的錢。
鐵飯碗的編制身份讓人質疑
編制身份帶來了一生生活保障,他們是那么的有優越感。然而,現在的社會變化越來越快,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形式的變幻風云,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進則退,落后就要挨打!在現代這個科技發展越來越迅速,互聯網取代傳統的大數據時代,編制的一勞永逸讓多少人失去了奮斗的動力?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是流動的過程,當體制內的溫床如死水般禁錮人們發展的同時,當政者有必要好好思考當下,如何改變現狀,力挽狂瀾,廢除歷史留下的殘風陋習,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同工同酬是時代的召喚
中國的公立醫院有多少?中國的編制醫務人員又有多少?據不完全統計,每家公立醫院最少有一半的人員是非編制人員,尤其是護士,更是公立醫院內合同工,臨時工的主體。
中國的護士,不僅職業道路上升艱難,更可悲是的干著一樣的活,承擔一樣的風險,拿不樣的錢。只要一輩子在公立醫院,合同護士就一輩子抬不起頭,看不到希望。而在現有臨床稀缺護士,現有公立醫院必須招聘臨時護士才能滿足臨床運轉的情況下,廣大的合同護士不得不直面現實同工不同酬的慘淡人生。
對于許多的合同護士而言,他們在公立醫院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是認命:同工不同酬,二是盡快在公立醫院成長,找機會跳出公立醫院,自謀出路。
事實上,在被現實逼迫的合同護士,因為時刻面臨著下崗,時刻面臨著各種不公平待遇,更加努力,比體制度內的編制護士更奮發向上,因為逼迫的生活壓力使他們不得不自我提升,保持核心競爭力。因為沒有編制身份,只有讓自己更優秀,才能準備隨時優雅離開體制。
好不容易培養的優秀護士,卻不得不離開體制。這對我們的護理事業發展是如何的制約?中國的護理事業與國際的水準還相差太多,而要想發展我國的護理事業,推動我國臨床護理事業的改革,必須靠人才。
廢除陳規陋習,廢除不合理的制度,實行全員競聘上崗,同工同酬,擇優錄取,是這個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呼喚。愿所有的臨床一線護理人員都能同工同酬,安心,安身地服務好病人!
作者:賈燁
感謝作者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