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學和倫理學上,中、西方都熱衷于討論"人性"問題,且都提出過性善、性惡、既善既惡、非善非惡、善惡相混這五種觀點。但西方人與中國人不同的一點是,他們很早就提出了另一個更重要、更根本的倫理學問題,這就是人的自由意志問題。中國傳統倫理基本上不討論自由意志(荀子接觸到自由意志問題,提出過性惡論,但均未展開),因此對善惡的探討最終歸于對人天生本性自然為善的假定。沒有這種獨斷的假定,整個中國傳統社會便無法維持。相反,西方倫理既然承認了個人自由意志,對善惡的探討就必定要容納性惡這種內在本源的可能性。這種考慮往往作為西方倫理學起碼的基點,并由此出發去尋求由惡向善轉化的途徑、手段和拯救之道。因此西方人即使對通常的"善"的理解也與中國人有所不同,它必須包含中國人視為"惡"或不善的"人欲",即個人幸福。康德在人性觀念上容納了上述所有五種觀點,但卻認為這些都屬于現象,人的本體之性則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雖然也被稱之為"性"(Nature),但并非自然之性,而是本質之性(注:在西文中,nature兼有"自然"和"本質"雙重含義。)。即是說,并非在時間上與生俱來之意,而是超越時空、因果律的。人在每一瞬間都可自由選擇,并不因他從前、或生來是個好人或壞人而能決定其選擇;用圣經的形象說法,人是從"天真狀態"墮入原罪的。康德把人性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使人性成了一個不可規定的、不可捉摸的東西(物自體)。的確,人性正是這樣的東西。人之為人就在于他的不可規定性和無限可能性。人就是、必然是、并且永遠應當是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東西,即"奇跡"。人的本性就在于創造。人將要怎樣創造自己,這是誰也預料不到的,人不能憑借自己天生的"性"而對自己高枕無憂,而必須隨時提防自己、警惕自己,畏自己。
善惡之論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