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占據我們人生的三分之一,滋養著另外的三分之二。如果人類是一部最精密的儀器,睡眠就是自然賦予的最佳修復時機。
掌握睡眠,才能主動掌握人生
作者介紹:尼克.里特爾黑爾斯,從事睡眠科學研究超過30年,是首屈一指的運動睡眠教練。
1.生物鐘
在漫長的人類進化史中,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生命體進化出了順應地球自轉所帶來的晝夜更替的活動循環周期,人類無法擺脫晝夜節律,只能順應。
光線是最重要的生物鐘調節器,當光線隱匿,身體就會分泌退黑素,幫助積累睡意。 日光重新升起時,身體開始分泌血清素,抑制褪黑色素,驅散睡意。
但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受到了 電腦、手機、電源,閃爍的小光的影響,干擾著我們睡眠的節奏,進而引發著各種健康問題。
2、了解自己的睡眠類型
有人喜歡早睡早起,當然這也和我們祖先的生物鐘相一致,更被人接受為更健康的睡眠習慣。但并不是只有早睡早起,才對自己身體最好。 擅長早起的人,要利用早上的最佳狀態,制定好一天的計劃,優先處理重要耗力得工作。習慣晚起的人,可以巧妙運用光線,買一臺模擬日光的燈或選擇靠窗的工位。
3、睡眠周期
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約為90分鐘,我們的睡眠周期由4個或者5個不同的睡眠階段組成。
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過程類似于下樓梯的體驗:
①樓梯上,打瞌睡。 關燈準備睡覺的狀態
②樓梯中:淺睡眠。我們的心率和體溫會出現下降,這一階段的睡眠時間占比最高。
③樓梯下:深睡眠。別人需要很用力才能把我們喚醒,人體生長激素分泌量也大量增加。
④螺旋滑梯:快速眼動睡眠。此時在淺眠區短暫停留,然后進入到快速眼動睡眠,身體無法動彈,大腦開始做夢。 這一階段有益于開發創造力,理想狀態,這個階段占到睡眠時長的 20%,隨著這一階段結束,我們會醒來。
4、睡眠調度
對大多數人來說,每周獲得35個睡眠周期是最理想的,平均到每天大約5個睡眠周期,7.5小時
根據自己的起床時間和睡眠周期,倒過來計算自己該什么時候入睡。 舉例:如果你早晨7:30 起床,睡滿5個周期,那就該在12點入睡,如果回家晚了,錯過了12點鐘,那么可以在凌晨1:30入睡
5、睡眠前后的例行程序
睡眠不僅僅包括睡覺時間,睡前醒后的各90分鐘,也是睡眠的有機組成部分。
睡前90分鐘:
不要太晚進食,最后一次進食應該在睡前3小時,如果渴就再喝一些水,但是最后一次喝水,防止睡眠被尿意打斷。
關閉電子產品,冥想,正念,聽書
關掉臥室主光源,打開暖色燈具,看書最好在臥室之外
臥室溫度保持在16-18°
睡前時光對臥室略加整理,歸置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行裝
睡醒后90分鐘
鬧鐘響起,拉開窗簾,讓陽光照射到房間,沐浴陽光。豐盛的早餐,鍛煉,適度的腦力挑戰
周末偷懶:周末一定要遵守計劃,固定時間起床,完成醒后例行計劃后,可以再回床上休息,看電影or 讀讀書
6、時差反應
如果向東飛行,出發前幾天提早入睡,起床,早早引入光線,晚上隔絕光線,盡早入睡。
如果向西飛行,則要在飛機上盡可能遮住所有的光暈,帶上眼罩,到達目的地自后,努力適應目的地的光源循環。白天照射充足陽光,而不在黑暗房間中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