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中花樹

【50.1】何廷仁、黃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

先生顧而言曰:“汝輩學問不得長進,只是未立志。”

侯璧起而對曰:“珙亦愿立志。”

先生曰:“難說不立,未是必為圣人之志耳。”

對曰:“愿立必為圣人之志。”

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無不盡。良知上留得些子別念掛帶,便非必為圣人之志矣。”

初聞時心若未服,聽說到此,不覺悚汗。

【50.3】“良知明白,隨你去靜處體悟也好,隨你去事上磨煉也好,良知本體原是無動無靜的。此便是學問頭腦。”

【50.5】先生曰:“‘天命之謂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謂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謂教’,‘道’即是‘教’。”

“‘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還他是,非的還他非,是非只依著他,更無有不是處。這良知還是你的明師。”

【50.11】“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豈惟草木瓦石為然,天地無人的良知,亦不可為天地矣。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

【50.12】“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0.13】問:“大人與物同體,如何《大學》又說個厚薄?”

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體,把手足捍頭目,豈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獸與草木同是愛的,把草木去養禽獸,又忍得?人與禽獸同是愛的,宰禽獸以養親,與供祭祀,燕賓客,心又忍得?至親與路人同是愛的,如簞食豆羹,得則生,不得則死,不能兩全,寧救至親,不救路人,心又忍得?這是道理合該如此……《大學》所謂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條理,不可逾越,此便謂之義;順這個條理,便謂之禮;知此條理,便謂之智;終始是這條理,便謂之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卷下·門人黃省曾錄 〔1〕黃勉之問:“‘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事事要如此否?”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須是...
    十三少的夢閱讀 1,108評論 0 0
  • 不合常識,不合常理,就是異端。為什么歷代異端邪說市場那么大?因為常識聽起來“沒新意”。 【或問:“異端。”先生曰:...
    華杉2009閱讀 1,463評論 3 7
  • 2017-05-19 華杉 不合常識,不合常理,就是異端。為什么歷代異端邪說市場那么大?因為常識聽起來“沒新意”。...
    郁萍閱讀 2,725評論 0 0
  • 【50.8】先生曰:“良知之‘虛’,便是天之太虛;良知之‘無’,便是太虛之無形。日月風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
    梧桐大道閱讀 3,429評論 0 0
  • 不動心 先生曰:“孟子不動心與告子不動心,所異只在毫厘間。告子只在不動心上用功,孟子便直從此心原不動處分曉。心之本...
    悠悠我心_2804閱讀 1,03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