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對象《把時間當做朋友》之第7章:應用,第4篇文章《比較》
Step1.選摘
選摘自《把時間當做朋友》第245頁,內容如下
其實,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長。如果“成功”是與他人比較的話,那么“成長”則是與自己比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之間的比較。后一種比較顯然比前一種對個體來說意義更大,也能夠帶來更加踏實的幸福感。
常常問自己這樣一些簡單的問題對成長很有幫助:我做完這件事之后所獲得的快樂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想清楚后,標記并優先實施那些無須比較就可以獲得快樂和幸福的行動方案。時間會一如既往地流逝,但采取了這個方案的人會驚訝于自己生活的變化。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每一年,時間的質量由于對幸福的追求和感知的差異,竟然會如此不同。
Step2.思考
在于我們做什么事情的都是雙向的,評價出來都是不同,基本上都是好與不好而已。特別是我們的學生時代,老師口中的好學生和壞學生,是真的好呢?還是真的壞呢?沒有一個評判的標準吧。
可能大多是通過學習的成績來區分吧。成績好基本上都是讓老師比較省心而已,成績比較不好的可能平時比較吊兒郎當,捅婁子比較多次而已吧。但是也都是班級的一份子,也有他們的獨特之處。沒有他們的襯托,怎么凸顯好與壞呢?
Step3.行動
在于我們的自己身邊,同樣也有這樣的困惑。但是我們不要和他人比較,我們和自己比較就好,今天比昨天過得好一點點就好,哪怕一點點。
這一點點可能就是我們的幸福點,每一個小確幸的累積可能會爆棚,這樣就會過得清心一點點,過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