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這世俗多年,自恃紅塵看破,閱人無數。除了國學歷史對小說早以不屑一顧。恰逢楊先生仙逝,作為楊先生的鐵桿粉絲,對其作品卻知之甚少。正覺慚愧,偶遇此書,也就信手翻來,探索一二。
?此書開頭并不引人入勝,溫溫淡淡如無味之白水。完全是處于對先生的尊敬,方漫不經心一路前行。復閱數十頁,漸覺引人入勝,不虛此行。書中文筆之質樸,感情之真切,人物之靈動,審時之準確。無不讓人忘夜之漫長,食之甘甜?;谢秀便贝耸且﹀当耸窃S先生,周圍人等,姓余的,大河馬,羅厚,朱先生一個個粉墨登場對號入座。任憑楊先生統領調遣。
?姚宓的美麗當屬出水芙蓉,這出水芙蓉怎么個美法,很難有定義,我自認為該是窗外中林青霞般清麗脫俗。盡管此女子并不想張揚自己的美麗,但美麗對女人來說總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享受其中也是自然,所以說華貴的衣服總是穿在制服的下面。
?姚宓的堅強和優雅,比為凌寒紅梅過之無不及,父親早逝,家道中落,母親病重,學業中斷,婚姻擱淺。如此一小小女子,竟毫無哀怨愁苦,只是淡淡的擔當,從容的和病母繼續自己的生活,依然幽幽的綻放自己的美麗。
?一個如此美麗溫婉的女子,懂得的自然憐香惜玉,無怨無悔,比如率真的羅厚,善良的也會百般呵護,比如不惜背叛丈夫的余太太,但也不乏大河馬之流的誹謗刁難,挑剔侮辱。所以姚宓也只能時而清高時而懦弱的活著,恰恰許先生洞察了這一切,給姚宓貌似平靜的心湖投下了一粒石子。心靈的交集和碰撞曾經是兩個相愛的人置身在云上。然如此珠聯璧合的兩個人兒陰錯陽差的不能舉案齊眉。所有的默契吸引,理解都伴隨著無奈,苦痛,不甘。楊先生的愛情完美的無以倫比。所以對姚宓的憐愛肺腑骨子。牽強附會的寫了續集,讓有情人終成眷屬。責令不準任何人再續。足見其無奈?;橐鋈鐕牵莾瘸峭庥钟卸嗌偃藷o法進出,無奈終老。
?女兒推薦此書,想她的年紀自是不會理解那個年代的,四清,三反五反等等運動,已經因為政治的需要被打上了迫害阻礙的烙印。但同為舊知識分子的楊絳卻敏銳的洞察給予極大的褒獎,舊時代的知識分子需要靈魂的洗滌去除低級趣味方能成為一個,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當今社會,世風日下,腐敗成風,道德淪喪,蕓蕓眾生更當洗滌靈魂,去除污穢。還我中華一個太平清新盛世,楊先生自會含笑九泉。
? ? ? ?致敬楊絳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