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婚姻是談愛情,那么離婚則基本上都談錢。
全球巨星麥當娜與導演蓋 ? 里奇離婚后,損失了近 9200 萬美元。她當時的公關將此稱為 " 史上最昂貴的離婚案之一 "。
2010年8月23日,泰格·伍茲與艾琳正式宣布離婚,雙方維系了6年的婚姻就此正式結束。艾琳帶著1億美元離開了她曾深信不疑的愛情和婚姻。
國內的明星們也毫不遜色。趙薇哥哥離婚, 嫂子拿走5億“分手費”。
所以有錢人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富,都很會簽訂婚前協議。
對金錢的態度和生活方式,是導致人們離婚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為止排名第一的離婚原因。
在英國,根據 Money Advice Service 的調查,平均每對夫婦每年會圍繞錢的問題爭吵 39 次,而且 24% 的已婚夫婦說他們的配偶如果知道他們的真正財務狀況會“失望、生氣或驚訝”。
在澳大利亞,錢是夫妻爭吵的最大原因之一,根據 Relationships Australia 的調查,近 85% 的人相信金錢問題會導致夫妻分手。
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已婚人士中71%的人希望男性賺錢多;32%的人希望女性賺錢多。
另外美國的社會心理學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男性希望妻子比自己賺錢多,或者跟自己賺錢一樣多,這樣他們會感覺更幸福,性生活也會很和諧;但是同樣情況下的女性,并沒有同樣的幸福感,她們因為要帶小孩要做家務,生活壓力要比賺錢同樣多的男性更大,而且還容易得抑郁癥。http://time.com/money/2791658/couples-marriage-money-survey-female-breadwinners/
關于兩口子怎么處理金錢不至于影響感情,或者說最小程度影響感情,很多專家都獻計獻策。
1. 婚禮不必奢侈
最近一個婚禮上頭紗穿過人群“飛到”新娘頭上的視頻,讓美國的一個娛樂節目(Jimmy Kimmel Live)大肆報道,主持人甚至說,他也想再辦一次婚禮。
結婚是人生大事,婚禮也變得越來越奢華和富有創意。
結婚到底要花多少錢?搜狐上有篇文章,揭示了中國人婚禮的花銷。
42%的新娘婚禮花費在5w-10w,其余2w-5w和10w-20w為主,也不乏花二三十萬的土豪。省錢的玩法有草坪婚禮、大棚婚禮、自己策劃DIY,上不封頂。http://www.sohu.com/a/163546190_129331
我發現很多人并不理解“奢侈”這個概念,對“土豪”也極其排斥,這里我要講一個故事,一個比爾蓋茨的故事。
比爾蓋茨有一次去ABC做專訪節目,主持人問了他這么一個問題:你覺得你做得最奢侈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他想了想,對主持人和觀眾說,“我買了一臺二手的保時捷。”
當時我在看電視,嘴里含了一口水,對著電視就一頓噴,嚇得我趕緊去擦。
主持人也不理解:“為什么?”他是這么說的,創業之初他并沒有多少錢,但是他特別喜歡保時捷的一款跑車,又恰好有個機會,于是他花光了儲蓄賬戶的錢,買了這臺車,買完車他才開始琢磨以后的日子怎么過。主持人說“你們家現在的魚缸、智能設備都不算奢侈品?”蓋茨說不算,因為現在他都能負擔得起了 。
錢對每個人,甚至是同一個人不同的時間,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要跟土豪比,你比不了;也不要跟同事朋友比,沒必要;更不要跟親家比,都是一家人。預算合理,不至于讓自己結了婚就開始欠債,不至于讓家人太有負擔的婚禮,還是很有意義的。
一個硬幣有兩面,婚禮在讓人感動之時,也有讓人感概之事。
累——我跟先生回國,我家人幫我們補了個答謝宴。即便很簡單,也訂蛋糕、訂酒席、拍婚紗、雇主持人……雖然宴席只在家門口,一共不到三個小時,我們也沒聘請專業的團隊,但是跑前跑后我們各個都覺得很累。
得罪人——我大學畢業不久,就被邀請參加同學婚禮,新郎是我的同學,傳說中新娘子家特別有錢,但是婚禮真的是很簡單,因為聽說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辦過兩桌酒席,所以一切從簡,飯菜也很普通。如果說有特點,那就是我們同學倒是不少,請帖、電話我們各個都至少接了三遍。按照中國的習俗,我們都隨了份子。當時我們都剛剛大學畢業,賺錢都不多,還好那個時候結婚的同學也不多。他們兩口子后來出了國,小日子據說也過得挺好。有次回國,他們也邀請了很多同學吃飯,大家也都給了面子,但是飯還沒吃完,兩口子就借故走了,留下了一桌子的飯錢,讓我們很是不爽,感覺就是來吃飯找人買單的。
朋友反目——記得我家親戚辦婚禮,定了五星級酒店,也邀請了很多親朋,但是后來我就聽他抱怨,說誰誰怎么才給這么點兒錢,還不夠一頓飯錢;還有誰誰比我們給他孩子結婚的少多了,真不夠意思。多年的交情一場婚禮就沒了。
2. 討論財務狀況
專家一致認為,在結婚之前充分披露你的財務狀況是必須的,無論這個財務狀況讓你有多么不舒服,丑話說在前面。
有沒有未償債務,貸款,收入來源,投資或其他金融資產或義務。 (如果你已經結婚并且仍然隱瞞這些信息,現在是時候提出來)。如果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婚姻,那需不需要贍養費或撫養費,或者你希望將來為年邁的父母或成年子女提供經濟支持,那么也需要盡早解決這個問題。
小D在中國的網絡上認識了美國的老公W,相識不久,W就到中國出差辦理公務。小D非常興奮,當知道W是某公司老板之后,就更興奮了。兩人關系發展迅速,在小D的老家淄博辦了婚禮。當時很多親人都參加,排場也是相當的大,光酒桌就擺了三十桌。大家都覺得小D傍上了大款。之后小D就跟著W到美國定居了。家人都覺得小D從此過上了富太太的生活。等到來了美國才知道,W的公司并沒有他說的那么大,一個不到十個人的創業公司,盈利不多,欠了一屁股的債。在與小D結婚之前,W還離過一次婚,所以需要支付前妻三個孩子的撫養費。
小H跟女友F談了8年戀愛,兩個人都是年薪十幾萬的高級白領。H日子過得節儉,F也從不亂花錢,她滿以為憑著兩個人的收入可以買房子結婚,結果結婚前發現,H根本沒有存款。H給父母在老家買了一套房,他說父母養他不容易,就孝敬老人家了。然后又幫體弱多病的弟弟貸款買了房,因為父母養弟弟也很不容易,他這個哥哥如果不幫忙,弟弟就結不了婚生不了孩子,不可能像現在那么開心。H說,“我身上的擔子不輕,結了婚也要照顧家人,你愿意嫁給我嗎?跟我分擔一下重任。”F想了很久,真得不愿意割舍這段感情,但是將來他們結婚住哪兒?日后買房也會貸款,他們也會有孩子,大城市比小鎮的消費要高得多,花錢的地方那么多,要是每個月被婆家拿走20%,自己小家怎么過?這么多年H家早就想當然了,以后再有需要用錢的時候也會問H要。F越想越覺得自己承受不了,終于分手了。
一名56歲的古董商羅伯特·彼得斯將自己7歲的女兒索菲亞勒死在家中,甚至他還計劃勒死他的妻子克里特提亞。而當法官問及其動機時,羅伯特表示自己擔心破產后自己家人會受傷害,于是就自己出手計劃謀殺她們。如果他愿意跟妻子討論財務狀況,也許他們會有更好地解決辦法。
3. 小心金錢思維
“許多配偶之間的斗爭看起來好像與錢有關,根本不是[錢]。這實際上是一種性情(temperaments)的沖突”Matt Bell說,他是“Money and Marriage”一書的作者。“性情是一個巨大的潛在沖突來源,一個人可能會對他們的配偶花費太多感到不滿,但這個問題可能并不僅僅是他們負擔不起,而可能是更深層的東西,比如真正擔心有一天不能支付賬單。”
加利福尼亞財務顧問公司負責人,各種金融書籍的作者米歇爾佩里希金斯說(Michelle Perry Higgins),了解你的配偶如何看待金錢很重要。 “他們的父母是節儉還是大消費者?你生活在預算之內嗎?你的父母是否談論過錢或者是否是一個禁忌話題?你的配偶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最擔心的是什么?所有這些答案都會發揮作用,并且這個合作伙伴今天如何對待金錢。“如果你不確定如何向配偶提出這個問題,建議參加在線“金錢個性”測驗。例如,Money Harmony提供了一個免費測驗,它可以決定你是一個消費者,一個吝嗇鬼,還是一個投資者等。這些類型的測驗可以讓兩個人用有趣而輕松的方式交流這個令人緊張的話題。
英國的每日郵報,在2018年4月報道了一個讓人傷心的故事。
2009年,Ian Simpson的兒子Michael Simpson被派到中國上海工作,擴展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作為公司的高管,Michael在上海偶遇了同公司的店員助理,年輕可愛的薇薇(Weiwei音譯)。活潑可愛的薇薇很快讓Michael著迷,兩人很快相愛,并生下了兒子Jack。不久后,兩人就結婚了。婚后一段時間,Michael和薇薇過得很不錯,并很快又有了女兒Alice。Michael算是事業有成,兩人的家庭生活經濟來源穩定,一兒一女也在上海就讀于國際學校,過得還算不錯。
但是,漸漸的,兩人性格的差異和不成熟的地方,還是使得婚姻漸漸亮起紅燈。在英國媒體的報道里,薇薇渴望能夠過上一種物質充裕,有錢有閑的生活,她年輕愛玩,喜歡買買買,但Michael卻沒有辦法滿足薇薇的所有要求。而且Michael覺得,薇薇有些物質,且不成熟。比如他們一起回英國老家過圣誕的時候,25歲的薇薇整天整天只會坐在家里玩手機...最終,2015年,兩人還是分開了。離婚后,兩個孩子都判給父親帶。Michael很喜歡小孩,所以也竭盡全力給兩個寶寶盡可能多的愛。薇薇也會時不時地去看看兩個孩子。
分開后,Michael遇到了曾經在英國留學的、同為公司管理層的中國同事 Rachel。兩人興趣相投,也很聊得來,逐漸地發展成了情侶關系。但是,這件事情被薇薇知道了后,卻變得非常嚴重。
2017年3月20號,薇薇帶著自己的兩個好友來到了Michael家里。她威脅Michael,如果不給她經濟賠償,就要把Rachel的一些“丑事”全部抖出來,把她的私密照發到網上。薇薇正在和Michael爭吵得不可開交之際,Rachel從廚房里走了出來。兩個朋友指著Richael說:是她,就是她!憤怒的薇薇,從包里拿出了一把刀,走上前,用刀照著Rachel的胳膊和肩膀就砍了下去。
Rachel傷得很重,傷口很深,甚至可以看到骨頭。看著Rachel血流不止,Michael簡直嚇壞了,他抱著倒下的Rachel拼命喊:快叫救護車啊,快啊!但是薇薇沒有叫救護車,相反,余怒未消的她走上前,對著Michael的脖子就是兩刀刺在Michael脖子上,Michael死了,Rachel受傷,薇薇被捕。
事情發生時,孩子們居然就在隔壁臥室睡覺。為了保護他們,社工和相關人員很快把他們帶離了現場。
消息很快傳到Michael遠在英國的父母那邊,Ian Simpson第二天就坐飛機趕到了上海。但是在他到達之前,也就是案發第二天早上,兩個孩子就被他們的舅舅,薇薇的兄弟帶回了外公外婆的湖北老家。Ian沒能和孫子孫女見上面。他只能把兒子Michael的尸體帶回英國,并再次接受尸檢。經過法醫鑒定,Michael死前并沒有爭斗的痕跡,也就是說,Michael是在毫無預料的情況下被捅死的。
薇薇并不是出于正當防衛之類的合法原因而刺傷Michael,而是故意殺人。曾經的夫妻,一個死,一個被捕,而起因就是因為錢。
忍受著喪子的巨大悲痛,Ian覺得現在更需要關心和擔憂的,是兩個小孫子的狀況。Jack和Alice本來是在上海的一家國際學校讀書。雖然父母離婚了,但是父親Michael對他們很關心負責,也盡量地給兩個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但是,他們現在卻被送到了相對落后的中部小城市,和沒有受過教育的外公外婆生活。如果Ian想要把孩子帶回英國,就要給孩子外公外婆6.2萬英鎊的經濟賠償。
如果說故事的前半部分是Michael擔心有一天自己會付不起薇薇的賬單,那么故事的后半部分則直接反應了薇薇的家對錢的思維方式。這種拜金才是悲劇的罪魁禍首。
4. 量入為出,精打細算
常言道,算計不到就受窮。其實現在有很多理財軟件,都可以幫助人們管理收支。
小F跟老婆計劃帶著孩子暑假的時候去日本的迪士尼玩。兩個人從年初就開始攢錢,回顧以往的花銷,把能省的錢都省下來。化妝品打折也不囤了,衣服也不買了,能不搭出租就不搭,能不在外面吃飯就盡量不在外面吃飯。
小G的老婆更省,連買個菜都要對比來對比去。什么砍價、團購她都很積極。
小S倒是覺得“會過日子”就是對自己不好,她花錢大方,有點兒像上面故事里的薇薇。她的觀點就是女人一定要舍得花男人的錢,絕不能省錢給小三。
前段時間,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不花男人的錢,他怎么會珍惜你》。文章中的觀點就是:男人付出越多,越舍不得你走,舍不得自己的投資;接受了別人的錢,就要付出愛與關懷、身體、自由、青春、時間。
類似的還有:“舍得給你花錢的男人,不一定愛你;不舍得給你花錢的男人,肯定不愛你”,“一個男人如果愛你,絕對不會吝嗇”。
這些經驗之談,在婚姻里,也不都對。結婚之后,有沒有能力支付,有沒有必要消費,“吝嗇”一點兒未必是錯,而可能是量入為出。
如果家是兩個人在經營的話,那么什么事情應該是商量著來,而不是花你的不花我的,或者是,你就該給我花錢。如果夫妻之間還互相算計的話,那么彼此就談不上信任,找不到家的溫暖了。
巴菲特的節儉其實也很出名。他的早餐從未超過$3.17美元。1952年,結婚的時候,他跟妻子兩人住著一套每月65美元的三居室公寓,房子很舊,還有老鼠。1958年,28歲的巴菲特在奧馬哈市鄧迪區買了一棟灰色的小樓,其后就一直居住于此。1953年他們有了女兒,可貧窮的巴菲特并沒有為女兒買一張嬰兒床,而是在抽屜里鋪上褥子,讓女兒躺在里面。后來他們經濟狀況改善了點,但錙銖必較的巴菲特仍沒有為女兒買張嬰兒床,而是向鄰居借了一張。
現在人們對巴菲特的報道經常是“他不在乎錢”。但是當他剛剛起步的時候,望著天上的北斗七星他都能想到錢。
扎克伯格的灰色體恤價格不菲,網絡上就有人撰文說他把大家都騙了。可是,他穿再貴的體恤相對于他的財富來說都是“便宜”的。而“君子使物,不為物使”的極簡心態,則是受妻子普莉希拉的影響。
難道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只有賣腎才能買得起“奢侈品”嗎?普通人眼里的“奢侈品”,真得是賣給富人的“普通品”。所以什么階層的人“精打細算”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誤解不同階級的消費觀念。
5. 不要保密,留點兒空間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了個視頻。視頻里老婆拿著IPHONEX,給老公打電話,驚慌失措地對老公說:“你在哪兒,家里進賊了,我放在抽屜里的錢都沒了,賊把家里翻得亂七八糟的,你家里有沒有放錢啊?”老公說“你看看掃把柄里”老婆從掃把柄里翻出了幾百塊,然后驚訝地說“沒有啦。”老公當真了,“你在看看孩子的小床下面”老婆又到孩子的床下面翻出了幾百塊錢,也著急地跟老公說:“也沒有了”。電話那頭兒,就聽老公說“完了,完了,完了” 很多人對這種“妻管嚴”都付之一笑。
也有文章奉勸女人存點兒私房錢,尤其是賺錢不多的女性,這樣可以不看臉色,偶爾犒勞一下自己。
上文提到的美國社會心理學研究還發現,過去社會的女性基本上不賺錢,或者賺錢很少,所以存私房錢很普遍,但是當今社會的女性不僅賺錢,更有自信管錢。同樣,如今的男性也更愿意妻子管理財務。但是男女對金錢的理解和消費觀念也導致了很多矛盾。http://time.com/money/2791658/couples-marriage-money-survey-female-breadwinners/
根據CreditCards.com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美國大約有600萬消費者(約占全國人口的7%)對他們的配偶隱藏了自己的支票賬戶,儲蓄賬戶或信用卡等金融賬戶。近20%的人在沒有告訴他們的伴侶的情況下偷偷花了500美元甚至更多。
盡管沒有人應該監督對方的每筆購買記錄,但隱藏賬戶或說偷著買大量的東西可能會對夫妻關系產生毒害作用,并可能導致更大的情緒問題,直接涉及到夫妻雙方的信任基石。
小L被推銷了一款上千元的德國吸塵器,回家之后很是開心,誰知道老公知道后,一頓數落說。說她亂花錢,不珍惜金錢的來之不易。小L一肚子委屈,她邊哭邊說“你從來都不做家務,你怎么知道這個吸塵器值不值,再說我又不是不賺錢,你憑什么說我”。
小M則是在網上給自己買了一套收藏品,寄到之后,老婆一看見就很生氣,說他買了一堆沒用的破玩意,還貶低他是長不大的巨嬰,光知道玩,只想著自己。
小Z是四川人,妻子小W是廣州人。兩個人大一就開始談戀愛,大四快畢業的時候,他們打算結婚,要不然牛郎織女,兩地分居他們受不了那份相思。Z跟著W來到了廣州找工作。為了不辜負W和W家人對自己的期望,Z很勤奮,自己也很省,工作兩年,攢錢夠了首付,貸款買了新房,之后又有了兒子,夫妻倆收入穩定,日子過得很是不錯。
但是他倆過得越好,丈母娘越不放心,“男人有錢就變壞”,所以丈母娘經常給女婿打電話查崗。借保護W之名,小Z被要求“工資上交丈母娘,行蹤要上報丈母娘。”總之去哪兒,跟誰在一起,Z都要跟丈母娘匯報。丈母娘覺得很正常,但是Z感覺自己就像犯人一樣,每天都要受審。他跟W商量,可不可以不這樣,誰還沒有個自由。W回家跟媽媽商量,媽媽一頓臭罵,說她年輕,沒有經驗,什么都不懂,你們兩口子又有孩子又有貸款,媽媽這么做是為了她好......逢年過節,家里的所有花銷也都是L負責,要是丈母娘想換個冰箱、彩電的,更是連商量都不商量直接劃卡。小Z要是敢抱怨,W也沒辦法,誰叫那是她媽呢。小Z實在受不了,干脆辭職回四川,臨行前,把所有的卡都停了,開了新賬戶。這下還了得,丈母娘非要找他算賬,W也不知道怎么辦。Z說他想清靜清靜,等想好了再回來。3個月后,Z提出離婚,凈身出戶。
愛情就像手中的沙子,抓得越緊,流失得越快。怎么辦?給彼此留點空間。
專家建議為每個配偶分配預算,不互相影響,只要在預算之內也無需匯報。
而對于家里的生活花銷,則有必要建立一個共同賬戶,去支付家庭里的各種花費:孩子的費用,水電費等等。
6. 理財
有婚姻的家庭通常給人感覺花銷很大,不如單身富裕,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研究發現(Zagorsky’s research)結婚沒離婚的人,他們的個人財富往往是單身漢的兩倍,家庭收入是單身家庭的四倍;而離婚的人,往往財富下降很快,甚至趕不上單身漢。
弗吉尼亞大學的婚姻研究(National Marriage Project)發現,越是收入低越容易離婚,也許因為生活壓力太大;相對來說,受教育水平較高的家庭比較富裕,離婚率也較低。
并不是每個人都懂得理財投資之類的知識,更不是每個人都感興趣愿意鉆研的。要么夫妻雙方就花時間學習,要么就找專業的公司幫忙理財。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入市需學習,這些都是硬道理。
不過美國一所大學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夫妻關系能否穩定不在于他們擁有多少財富,而在于他們將金錢的價值看的有多重。在較為富裕的家庭中,越是愛錢如命的夫婦,為錢吵架的比例越高。
結婚并不一定意味著夫妻需要購買人壽保險或殘疾保險,但是對于只有一人承擔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則有必要為這個人購買保險。
有這么一個故事,為了A跟B能夠來美國上學,他們的父母寧肯放棄國內安逸的生活來美國打工。爸爸英文好, 找到了一家美國公司做工,媽媽則是發揮特長,教小朋友彈鋼琴。每個月,爸爸的收入是媽媽的3倍,日子雖不寬裕,但是也過得不拮據。攢夠首付,爸爸貸款買了房子。
美國經濟危機,公司不景氣,爸爸被裁員,一上火心梗突然去世,留下媽媽照顧兩個孩子,付房貸。那個時候A和B才剛上中學,都不能打工。媽媽就靠給人做保姆、教鋼琴、教中文、接送孩子上下學,撐起了這個家。后來A回憶,如果當初爸爸有個人身保險的話,媽媽就不至于那么難了。
默多克還沒有去世就立好了遺囑。巴菲特也給三個孩子,每人一個慈善基金。富人們,大都會提前計劃如何分配財富給子女和配偶,所以通常會提前立下遺囑。年輕人理財之余,還有必要安排好后事,至少建立一個養老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