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吃貨多大廚。
我是不是吃貨,真的不好說。眼不見心不想的是我,心里想嘴角涎的也是我。
所以,按照這個聽說的標準,我大概不會是個大廚,即便是無冕之廚也跟我不搭嘎。
可有時候手癢嘴饞的時候,就想著把吃過的美味再現一下,從中體會一些樂趣。
這個招牌脆皮香辣蝦,就是這樣的一個產物。
這道菜從來沒做過沒學過,我也不喜歡憑著食譜照貓畫虎。因為這樣做,就如同直接吃瓜子仁一樣,吃的時候固然非常過癮,卻少了手剝那種參與感所帶來的樂趣。
還是自己探索為妙。
當然,做菜與嗑瓜子不同,需要照顧所有吃的人的味覺,否則失敗的結果就只能自己承擔了。
蝦,種類繁多。拋開河蝦和不常見的種類不說,單論海蝦,就有龍蝦、青蝦、白蝦、基圍蝦、皮皮蝦等等等等。這些個蝦形態口味各異,所以適合的菜品也有不同。
比如說,龍蝦就是生吃的榜樣,基圍蝦又是活吃的典范。這兩種蝦如果做成了香辣口味,就失卻了生鮮的滋味,那就有些暴殄天物了。因為,貴,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而剩下的三種都適合做香辣蝦,可根據我的經驗,這三種蝦也有各自的不同。
青蝦的肉質鮮美,口感緊實,含在嘴里總覺得不能一子咬個透徹,但那種彈韌若脆的感覺著實不錯,所以這種蝦最適合那些性快之人。
與青蝦相對,白蝦的肉質軟柔了許多,雖然少了些咀嚼的樂趣,卻總是在吞咽之后余味充盈,那種貫通口鼻的鮮香,特別適合那些喜歡玩味咂品之人。
皮皮蝦生活于海底,那里的水最是寒涼,所以肉質遇暖即變,就算是活蝦,帶回家做熟之后其滋味也有損失;這種蝦又是膽小怕事之徒,所以其一副鎧甲堅硬多刺,如果不幸被扎,自然會影響一些人的心情,所以特別適合那些嘴慢性穩之人。
按照我的喜好,還是白蝦最好。
對蝦的選擇,那也有一點兒講究。比如說色澤。同是白蝦不同色澤的口味也是不同。
做這道菜,一定要選那些白里透青的那種白蝦。這種蝦最為新鮮。如果少了青的感覺,新鮮程度就要打上一些折扣了。
蝦的大小也是一個關鍵。中國人講究中庸,凡事做到不偏不倚是最好。選蝦也是如此。
太小或太大都會影響口感。
太小的,雖入味兒深厚,卻蝦肉有限,撥開食之煞是費事,如果不是急于果腹,還是不用為好。
太大的,鎧強甲勁,肉壁肥厚,即便有了中剖悶味兒的工藝,想要佐料深入卻也需要一些時間,待到烹制成熟之時,往往也難以掩蓋其生蝦的腥味。
那該如何選擇呢?
我的經驗是:張開五根手指,自然彎曲食指,當它與拇指構成一個“U”型的時候,就是選蝦的絕好量具了。
只要是蝦頭蝦尾邊界的中間,也就是蝦身那部分能夠基本合入“U”的內側,這個時候蝦的大小剛剛好。
人分男女,手有大小,這個方法自然只是對我而言。
當然,這也不是要你每個蝦都要這么煞費苦心地去選,只要看中其中的一兩個,就可以大膽地購買食材了。
畢竟,賣蝦人總會按照蝦的品種大小進行歸類,這可真是省了不少的閑事兒。
這里講得是選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