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到的內容叫做《教師的魅力》。
就從教師層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元認知,識別出來當前自己的階段和需要進步的空間。
老師識別出來自己的魅力類型傾向,朝向一個傾向方向去努力。
一是認識并重塑自我,而是理解并重塑專業。
認識并重塑自我,這種自覺的人格訓練,對自己生命獨特性的理解與反思。每個人的人格,都是遺傳或天賦、童年經歷以及關鍵遭遇相結合而形成的,是先天傾向性與后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被動性往往大于主動性。
我們往往被環境塑造而不自知。
我們需要并有可能越來越發展出一種元認知的能力,即對我們自身經驗(包含思維方式、情緒類型、價值觀、交往模型等)的洞察力。
重塑自我,是指在認識自我的前提下,在與環境的進一步互動中,對自我中妨礙生命發展的部分進行有意識的調整。從認識“我是誰”出發,到理解“我應該是誰”。
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尋找自己的熱愛,在保持自身特點的情況下進行修正和平衡。
理解并重塑專業,是指要進行自覺的學術訓練。
教師應該通過學習努力理解本學科的教學邏輯。包括兩方面,一是知識及課程邏輯尤其是知識框架,涉及本體性知識;二是教學邏輯,即理解兒童是怎樣學習的。
在教師風格的引領下,打上自己的烙印,讓知識及教學活起來,擁有強大的生命力,讓教學產生魅力。
理解學生的困難和需要幫助的地方,走進學生的內心,對學生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幫助孩子逐漸找到知識的意義和生命的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形成自己更鮮明的風格,并找到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意義。
《家長要幫助孩子喜歡老師》,是《高手父母》部分的內容。當然如果一個老師從魅力層面提到自己的認知,那么父母所能越界需要做的就會少一些,所謂的互補替位,就說明需要互補協助的合作。
我們往往認為“學生是因為喜歡一個老師,才喜歡一門課程。”是對老師對學習的重要性。不受學生喜歡老師的特點,
講課不吸引人;工作態度、方法有問題;人品、習慣不好;形象不夠好;氣質不合。
家長應該怎么做?老師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 的魅力?
學生是否喜歡老師與老師是否合格關系不大,看法、感受與事實是兩回事,要能夠區分開。
教師的能力是否有問題,態度是否有問題呢?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喜歡上自己的老師呢?維護老師的尊嚴,并且理性與孩子溝通,孩子看到老師的一面,家長和孩子溝通能夠讓孩子看到老師的另一面。
尊重老師,釋放信任和善意都能成為良好溝通的方式。
學生天真而無知,只關心自己的感受。沒有同理心,注意到自己的需求是否滿足。注意要求和自己需要做到的。
凡是能改變的,改變他,凡是不能改變的,接受他。無論對人,還是環境都是一種調整心態的行為。
釋放善意,提出具體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