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子讀《論語》十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論語·里仁篇》中,孔子闡述了什么為“仁”,以及怎樣才能成為一個“仁者”。
用現(xiàn)代話說,“仁”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和是非觀,也是一種信仰。當(dāng)人建立起牢固的價值觀,有了堅定的信仰后,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一種強大的自律力量,這種自律也是一種強大的驅(qū)動力,驅(qū)動著人追求積極向善。當(dāng)人確立和堅守這種信念后,這個社會才會和諧美好。所以孔子說:“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仁者”是高尚的,但“仁者”不是天生的。“仁者”必須具備“忠、孝、義、信”這四個條件。“忠”是指忠于國家,忠于民族,忠于自己的事業(yè),而不是指忠于某人。“孝”是指孝順長輩,孝順父母。“信”指誠信,信守承諾。“義”是指“道義”,以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待人處事,不存私心。而不是指“哥們義氣”。
具備這四個條件才有可能成為“仁者”,因此,“仁”更是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