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內有“廣大上青天”一說,指上世紀80、90年代,全國鼎盛的五大港口,廣州、大連、上海、青島、天津。上兩天寫了青島和大連的年報,今天來看看天津港。
去年沿海港口吞吐量排名,青島(第5位)、天津(第7位)、大連(第10位)位次相鄰,增長幅度相仿(都在5%上下),且地理位置相近,競爭也在所難免。
2019年,天津港股份完成貨物吞吐量4.11億噸,增長3.52%。其中散雜貨2.21億噸,下降1.29%,集裝箱1726萬TEU,增長8.09%。
主要數據如下。
營業收入128.84億元,下降1.34%。
凈利潤6.02億元,增長12.16%。
扣非凈利潤5.93億元,增長14.89%。
經營性現金流18.61億元,下降4.78%。
歸母凈資產163.32億元,增長3.45%。
總資產351.06億元,增長2.90%。
資產負債率37%。
凈資產收益率3.75%。
4月1日市值109億元,PE17.93倍。
公司近5年的營業收入比較均衡,起伏不大。2019年的收入中,貿易業務收入超過40%。剔除貿易業務影響,公司收入增長2.91%。收入增長與貨物吞吐量增幅(3.52%)相當。
公司2010年至2016年的凈利潤一直處于增長態勢,2016年達到歷史最高的12.59億元。2017年至2019年的凈利潤分別為:8.06億元、5.37億元、6.02億元。可見近3年是公司業績的一個低谷。2015年安全事故之后,公司各個方面都在經歷調整。當前的業績可能是調整過程中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結果。
拿天津港的經營數據與大連港作一個比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若剔除天津港收入中的貿易部分,兩家的資產規模與經營業績都非常接近,看上去象一對姐妹花。
但是,這對顏值相仿的姐妹花,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卻大不相同。4月1日,天津港市值109億元,大連港市值223億元,相差一倍有余。原因或許是,大連港的利潤水平一直比較平穩,而天津港則是從高處走下來的。
再來看天津港的業務構成。
一、裝卸業務。61.5億元,增長5.89%,占公司收入比重47.73%,毛利率32.45%,占公司毛利潤比重75.57%。與大部分港口公司一樣,裝卸業務為天津港貢獻了大部分利潤。
二、貿易業務。收入53.65億元,下降6.73%,毛利率2.4%。公司銷售的商品主要是煤炭和油品。不少港口企業都經營貿易業務,但基本上都不賺錢。早些年所謂企業500強都是以銷售額排名的,所以部分企業有以貿易業務提升排名的沖動,一些港口企業也未能免俗。
三、港口物流業務。收入12.78億元,下降12.91%,毛利率12.93%。
四、港口服務及其他業務。收入6.27億元,下降0.61%,毛利率58.23%。
這份年報讀下來,總體感覺各項業務和收入波動都很小。凈利潤有兩位數的增長,主要依靠降本增效所得。上次說到大連港的年報可讀性很強,其他公司相比就要遜色一些了。比如天津港的年報這樣表述營收的變化:“營業收入變動原因:本期銷售行業收入下降”,這句話要腦子轉兩下彎才能看懂。在“控股參股公司分析”一欄中,沒有列明持股比例,分不清哪個控股哪個參股。
天津港股份的控股股東天津港集團,近兩年改革動作頻頻,令人注目的是其高管團隊成員,分別從寧波、青島、上海、廈門等地引進。這個做法在港口行業和國企改革歷史上,都可以記上一筆。在這樣一個團隊的帶領下,上市公司的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