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秋天是最好讀書天,泡一朵清香的菊花,坐在靠陽臺的沙發上,看一本喜歡的書,該是人生最美的時刻吧!
最近,在讀《小王子》,看的時候感覺又回到了童年,我們都曾如此簡單。小說發表于1943年,已被譯成250多種語言,成為了世界上最暢銷的書之一,還被多次拍成電影。
著名學者周國平先生說,這是一部無法為其寫序的作品,需要用心靈來領悟。
為什么這樣一部小說會受到如此的贊譽?
故事
小王子小說敘述者是個飛行員,他在故事一開始告訴讀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個說話投機的人,因為大人都太講實際了,就仿佛現在孩子面對的困惑。其實小說出版離現在已70多年。
接下來,飛行員講了六年前他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見小王子故事,兩人無話不談,度過了一段珍貴的友誼。當小王子離開地球時,飛行員很悲傷,于是,寫下了這部小說。
《小王子》是作家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書,一年后,他在一次駕機執行任務時犧牲。難道他是到小王子住的星球上去了,或者他就是小王子?
愛和責任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蘇佩里一生有兩項摯愛:飛行與寫作。他在寫作中品味人間,在高空飛行中享受自由的獨處。
他借助小狐貍的嘴巴,讓我們知曉了真愛需要用心才能體悟到。這種純真的愛,人人都有,但表達方式各不相同。正如圣埃克蘇佩里,無論怎樣的生死考驗都沒有讓他對飛行產生畏懼,他把這種摯愛經歷融入到《小王子》作品中。
1921年,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的圣埃克蘇佩里,加入了法國空軍。二戰爆發后,這個獲得過13項航空科技專利的先驅者,毅然決然投身到反法西斯作戰的最前線。飛行是他的摯愛,而保衛祖國是他的責任。
1944年7月31日,圣埃克蘇佩里駕駛一架P-38偵察型“閃電”飛機從科西嘉島起飛執行前往法國南部偵察的任務,卻再也沒能回來……
人們對小王子的紀念,或者是人們對找回初心的呼喚,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在進行著。
在巴黎先賢祠的正廳里,供奉著伏爾泰和盧梭這兩位法國先賢,而圣埃克蘇佩里的名字則出現在了祠中的巨柱之上。
至少有24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專門紀念小王子的郵票。
在法國航空航天博物館中,有一塊專門用來紀念圣埃克蘇佩里的地方。在那里,《小王子》早期版本的稿件和作者的其他作品陳列其中。
看似簡單的故事,其實是作者用生命來完成的。而我們該拿什么來完成自己的人生故事?行動起來,用自律和愛書寫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