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習慣二字,我就想到自己一直糾結的壞習慣:零食,追劇和不鍛煉身體。
加入小灶群之后,雖然已經改了不少,但是很多時候已經成了慣性,心里總在想這些事情。
工作一段時間后,意識就到了:嗯?我現在還有什么好吃的?如果有好吃的就覺得好開心,立馬就會跟自己約定:只要做完......就可以吃......雖然也做了事情,但是只要一開始吃,就有點兒停不下來的節奏了。如果沒有好吃的,就會又失望又欣喜。失望的是沒有好吃的,欣喜的是沒有誘惑。
只要一到午飯時間,晚上睡前的時間,不追點兒劇都覺得對不起自己。跟自己約定好了做完......就可以追會兒......可是一追又停不下來的節奏啊。
知道該到了伸展下身體的時間了,就是不想起來啊。
為此,很苦惱。但是自己也零碎的總結出了一些實用的小方法,只是沒有系統整理過,看了今天的晨讀,嗯,不謀而合啊。
1.找出習慣回路
習慣回路包括: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
吃零食:暗示是工作間隙,慣常行為是吃零食,獎賞是嘴上很過癮,很滿足。(瞬間覺得我腫么這么沒出息)
追劇:暗示是午飯時間和睡前時間,慣常行為是追劇,獎賞是滿足自己對喜歡電視劇的需求,心情容易滿足。
不鍛煉身體:暗示是工作間隙,慣常行為是不想動,獎賞是省事,不辛苦。
2.重建新習慣
吃零食,我可以改成吃水果。
追劇,我可以先改成每天更新的,看完就沒有了,想追也沒辦法。或者改成看書。(不過感覺晚上意識就不怎么清楚了,看書效率不高),不過我會嘗試。
鍛煉身體當然就是每天都堅持定時鍛煉嘍。
3.建立新的習慣回路
只要一吃零食,一追劇個沒完,我就打自己一下,在腦子里罵自己一回。這樣我一做著兩件事情伴隨的是不好的結果,新的腦回路就會形成。
吃零食改成吃水果,追劇改成聽喜歡的音樂。
現在,只要到了鍛煉身體的時間,我就會聽《十點課堂》的一本書,或者聽《得到》的專欄,注意力轉移了,就不覺得辛苦了,專注了,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有了《習慣的力量》的科學方法,加上微習慣這樣棒的實踐方法,我會養成好習慣,會變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