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起,北京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都將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
同時,435項醫療服務價格將規范調整。
據悉,此次醫改核心內容共有3項,分別是:
1、取消藥品加成和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
2、實施藥品陽光采購,降低藥品采購價格;
3、規范基本醫療服務項目,實施有升有降的調整。
哪些單位參與改革
根據北京市區兩級有關部門多次組織核實和確認,參與改革的醫療機構達3600多所。其中,北京行政區域內政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舉辦的公立醫療機構,包括軍隊和武警部隊在京醫療機構均參加醫藥分開綜合改革。
同時,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社會辦醫療機構(例:北京恒安中醫院),可自愿申請參與本次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并執行各項改革政策。
設立醫事服務費
醫事服務費是本次改革新設置的項目,其目的是補償醫療機構部分運行成本,體現的是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動價值,推動分級診療,其對應的原來收費項目是藥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
此次醫改,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和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
北京市醫保基金將醫事服務費整體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報銷范圍內。門診醫事服務費實行定額報銷,參保人員發生的醫事服務費按規定報銷。
不同級別的醫院、醫生,醫事服務費及報銷金額均有不同,具體標準如下:
規范醫療服務價格
本次改革,對435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規范調整。
這些項目具體包括:
綜合醫療服務類(床位、護理等)125項,占28.7%;
影像學診斷類(CT、核磁等)185項,占42.5%;
中醫醫療服務類(針灸、推拿等)96項,占22.1%;
臨床手術治療類(闌尾切除術等)26項+臨床物理治療類(放療等)3項,占6.7%。
上調項目:
床位、護理、一般治療、手術、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項目價格。
如普通床位費從現行28元調整為50元,二級護理從7元調整為26元,闌尾切除術從234元調整為560元,針灸從4元調整為26元等。
降低:
CT、核磁等大型設備檢查項目價格。
如頭部CT從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從850元降低到400-600元,PET/CT從10000元降低到7000元。并通過配套取消藥品加成和藥品陽光采購降低了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
此次所公布的項目價格為最高指導價格,下浮幅度不限。另外,此次調整的435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除國家明確規定不能報銷的個別項目外,全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其中,新增的55項專項護理和新生兒診療項目全部納入報銷范圍,特別是此次調整后的96項中醫類項目,也全部納入報銷范圍。
部分調整的醫療服務價格
根據衛生部門測算,通過“一升兩降”的結構調整,全市醫療費用總量保持基本平衡,患者總體費用負擔沒有增加。
但就患者個體而言,因每位患者在就診疾病、治療方案、治療周期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會有不同影響。
比如,對于一次診療過程以藥物治療為主,或較多涉及CT、核磁檢查的患者,其就醫費用一般會有所下降;若診療過程中以技術勞務治療項目為主,則患者診療費用會有一定增加。
根據衛生部門的測算,門診患者醫療費用總體有所下降。
通過衛生部門對405個病種的靜態測算顯示,改革后,門診患者次均費用平均降幅為5.11%,住院患者例均費用平均漲幅為2.53%。短期看,不同患者費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從長期看,通過醫療服務的調整和規范,最終是讓百姓受益。
常見病、慢性病患者費用變化方面,門診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改革后門診次均醫療費用從602.44元,下降到560.30元,降低42.14元,平均降幅7%,高于門診患者次均費用降幅;住院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如老年性白內障、心絞痛、腦梗死、類風濕等),改革后住院例均醫療費用由24296.24元上漲到24432.98元,例均上漲138.75元,增幅0.56%,低于住院患者例均費用漲幅。
醫保報銷流程不變
社區衛生機構上門醫療納入報銷
北京市人社局明確,改革實施后,參保人員就醫報銷流程保持不變。
也就是說,本市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時,仍執行持卡就醫實時結算相關規定,就醫報銷流程不會發生變化。
同時,為了配合醫藥分開改革,進一步方便常見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在社區就近就醫用藥,免去為開藥到大醫院往返奔波排隊的麻煩,北京市人社局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其中包括增加社區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目前,目前社區定點醫療機構有1400多家,未來,這個數字還將不斷增加。北京市還鼓勵社區衛生機構開展居家上門醫療服務和建立家庭病床,發生的醫療費用醫保均按規定予以報銷。
同時,北京市明確,統一社區和大醫院醫保藥品報銷范圍,凡在大醫院能報銷的藥品,在社區也都能報銷。而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4種慢性病患者,可享受2個月長處方報銷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