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他十八,她十四歲,他乃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一國之君;她是清麗嬌俏,才情灼灼的如玉佳人,就像命定一般,他們一見傾心。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至摯。
他是萬歷,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鈞。
她是鄭貴妃,萬歷一生最愛的女人。
萬歷最癡情,也最薄情。
對一個人高度專注的癡情,就是對其他人苦難深重的薄情。
萬歷掌權后,大部分時間都不上朝。
明朝的言官制度給了官員很大的話語權,他們不怕挨打不怕挨貶,敢想敢說。
針對皇上迷戀后宮不上朝堂一事,一位言官上奏折《酒色財氣疏》諷刺萬歷好酒,貪戀美色。
萬歷說:“說我好酒,天下誰不喝酒?說我好色,我只偏愛貴妃鄭氏而已。”
這位讓萬歷一生偏愛的女子,是一個怎樣的女人?
鄭氏,容貌清麗,聰敏機制,腹有詩書,更攻心計。
她不像別的妃嬪一樣,花容月貌充其量只是一個臻美的花瓶,對萬歷唯唯諾諾、百依百順,在萬歷的面前像極了一個卑賤的奴婢,一個沒有思想的奴仆,他們的地位懸殊,人格懸殊,彼此心間永遠隔著一堵厚厚的墻。
她不僅美麗而且聰慧,天真爛漫,才情斐然。
她可以無所顧忌地挑逗、諷刺萬歷,也可以悉心聆聽他的傾訴,幫他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她親昵他,高調秀恩愛,公然抱住他,撫摸他的頭。
她讓萬歷在刻板寂寞的皇宮內感受到新鮮的愛和刺激,而更多的是在他身邊的鄭貴妃是作為一個獨立人格的人和他站在一起。
他們在精神上是平等的。
萬歷竟然可以在她身上找到作為一個普通丈夫來自妻子的寵溺和呵護。
男人無論看上去多么偉岸挺拔,多么能呼風喚雨能力超凡,他們骨子里也就一個小孩子,需要女人的關心和疼愛。
鄭貴妃將這一切運用自如。
萬歷愛她,愛他們的孩子,在萬歷的心里,他們是一家人。
愛她,保護她是他作為丈夫最甜蜜的責任。
為了這個甜蜜的責任,他不惜花費二十多年的時間為她和孩子的未來作打算。
那么,萬歷是一個簡單的癡心情種?
他恐怕不是。
很小的時候,他就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情商和智商。
隆慶二年,他才六歲。
他的父親在皇宮里騎馬,被他看到了,立刻大喊:“父皇是天下之主,慢著點,別摔著!”
這一句話,讓他的父皇心花怒放,下馬跑過來,抱著他一個勁兒地親。幾天之后,他被正式冊立為太子。
萬歷的母親并不是正宮皇后,皇后是陳氏。陳皇后沒有兒子,萬歷常常跑到陳皇后宮里請安,噓寒問暖,言語乖巧,陳皇后每每用詩文考他,他總能對答如流,深得陳皇后歡心。
萬歷十歲登上帝位。他的教育工作由張居正全權負責,張居正不僅為他講課,還親自為他編寫教材,安排日常課程。
每日讀《大學》《尚書》,講官陸續進講四書五經,然后看奏折,提出處理意見。
下午上歷史課,學習歷代王朝的興衰典故,提出思考問題。
萬歷能活學活用,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張居正是一代明相,一代能臣,也是他的恩師。
在萬歷執政的前十年,張居正是首輔,他大刀闊斧搞改革,在全國實行“一條鞭法”等多項改革制度,取得了“萬歷中興”的良好局面。
張居正死后,萬歷也長大了,掌握實權之后,在他的首肯下,官員們對張居正進行了清算,抄他的家,張居正的大兒子被活活餓死,幾個小兒子被流放,還準備對已經死去的張居正實行鞭尸的慘酷惡刑。
做學生的時候,萬歷和張居正的關系很好,張居正肚子疼,萬歷還親自煮面給老師吃。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張居正死后被抄家,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而這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他親自教導的學生。
萬歷這個學生確實腹黑。
推倒張居正,樹立他的權威,萬歷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獨攬大權。
萬歷也花心,在生母李太后宮里請安的時候,看到一個宮女裊裊婷婷,頗有姿色,控制不住臨幸了她,但他因為自尊使然,不肯拿信物賜予這王氏宮女。沒想到,后來,王宮女竟然懷孕了,被逼問才知道是萬歷的龍種,萬歷在母親的逼迫下才肯給她名分。但是一直不待見王氏,以及王氏和他的兒子,也就是他的長子朱常洛。
萬歷,不是一個簡單的男人。
鄭貴妃,也不是一個單純的女人。
兩個自私的人,薄情寡義,心機沉沉,卻是旗鼓相當,興味相投,愛了萬歷朝風風雨雨幾十年。
萬歷,薄待了很多人,卻獨獨厚待了她。
為了她,他和大臣爭,和祖制爭,爭得疲憊不堪,依然任勞任怨,爭得身心俱損,依然無怨無悔。
他甚至心存內疚,他覺得給她的不夠多,沒有達到她的要求。
鄭貴妃喜歡奢華的生活,那么好吧,如她所愿。
萬歷二十四年,在全國設立礦監鹽吏,到處搜刮金銀,中飽鄭貴妃的私庫。
鄭貴妃的心腹陳奉,掘人墳墓,脅迫官員交出庫銀。有一次,竟然用火箭焚燒民房,殺人性命。被湖廣監察御史馮應京上書彈劾,要求制陳奉之罪,萬歷非但不懲處陳奉,反而貶了馮應京的官。
鄭貴妃在宮里也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宦官都聽命于她,常常跟她討好差事,求她幫忙說情種種。
王宮女產下男嬰,是萬歷的第一個兒子,他不提冊封的事兒,在他母親李太后要求下,才被冊封為恭妃。
鄭貴妃一生下皇子朱常洵,萬歷就要立她為皇貴妃,位次僅次于皇后。
這一年,恭妃的兒子朱常洛五歲,恭妃一直沒有被晉封,萬歷也不提立太子一事。
為了要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萬歷和大臣們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國本之爭”。
當時大臣們一直上書要求冊封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萬歷以皇長子年紀尚小,等待嫡出為由一直不肯立太子。
后來,又弄了一出“三王并封”的戲,要把長子、三子、四子身份等同為王,為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做好鋪墊。
萬歷的每一次煞費苦心的安排,都被大臣們拼了命地去抗爭,去駁回。
為此,他不知道杖邢伺候了多少官員,貶謫了多少官員。
但是那些臣子們就是前赴后繼,不怕丟官,拼了命地上奏折和他理論。
打也打了,貶也貶了,輿論洶洶猶如洪水猛獸。
他想等待皇后死,死了好名正言順地立鄭貴妃為皇后,她的兒子就變成太子。
可是等后位,左等右等,皇后就是不死。
他想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執意立鄭貴妃的兒子。
可是,李太后不同意,大臣們拼死反抗。
他不愛的恭妃和長子是他母親身邊的人,他也不敢太放肆。
皇后沒有生下兒子,長子為大。
他和臣子們爭論的時候,不小心道出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言論,臣子們都抓住此言不放。
抗爭了十多年,最后還是冊封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這是他抗爭了十多年后,無計可施的妥協。
同樣是他的兒子,待遇卻天壤之別。
朱常洛作為太子,連他講課老師的伙食,萬歷都是不管的。
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卻留在他們身邊十多年不到封地去,后來沒辦法,在大臣的要求下,不得不離開父母到洛陽去。他為這個最喜歡的兒子花費28萬兩白銀建造藩邸,賜兩萬頃莊田,送給他大量金銀珠寶,還把洛陽的賣鹽權送給他。
他生怕這個兒子到地方上會吃苦,他很內疚沒能封他為太子。
而這些都是讓鄭貴妃郁郁寡歡的原因。
這位兩鬢斑白的老父親,腿腳帶著經年累月的傷痛,在寒風中送這位最心疼的兒子離開,忍不住涕淚縱橫。
他曾經答應過鄭貴妃要給他太子之位,可是終究力不能及。
他在位48年,30年不上朝,他多么享受和鄭貴妃和孩子待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在他的身邊雖然有很多妃嬪,但是真正的妻兒只有鄭貴妃和她的兒子。
他們才是一家人,他們在一起才是一個美滿的家庭。
可是制度毀了他一直為之努力的美好家庭夢想。
他是擁有皇權的明王朝的統治者,他也只是一個在帝國制度下俯首聽命的一個符號,一個標桿而已。
他很愛鄭貴妃,在臨死前,還立遺囑要求死后和鄭貴妃一起葬于定陵。
生前,他們在一起多呆一點時間都有千言萬語飛短流長,那么,讓他們死后永遠待在一起吧。
可是,萬歷的這個愿望最后還是落空了,他死后,按照禮制,萬歷和鄭貴妃沒能安葬在一起。
拼了一輩子,爭了一輩子,最后的愿望還是落空了。
這個自私的男人到底還是為那位同樣自私的女人爭了,拼了,真真正正地愛了。
有人說,明王朝是在萬歷手上走向衰敗的。
他親手為大明江山的破敗埋下隱患,他毀了錦繡江山,只為一生偏愛一人。